卸任的美國總統出版回憶錄,這已經成了慣例。
而奧巴馬的回憶錄——《應許之地》時隔4年終於出版,上架24小時便在美國和加拿大售出90萬冊。
不是寫得晚,實際上,奧巴馬自己說:“從最後一次乘坐美國總統的專機「空軍一號」離開時,就開始寫這本書了。”
這次出版的《應許之地》足足800頁,還只寫到前半段,也就是從2007年到2011年,另外連任的下半部還不知道何時會出版。
按照時間順序,這本書也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競選過程經歷的挑戰
——接任過程經歷的挑戰
——擔任總統時遇到的問題
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接任”的部分。
因為,雖然奧巴馬贏得了大選,可面對的問題確實一地雞毛。畢竟曾經的“競選對手”們,有些是黨內的同僚,在競選時的批評指責、挖黑料等事沒少發生,如何平息這些怨氣,如何讓大家從對手繼續變成同僚,這是非常關鍵的。
當年,小布什在接任的時候,前任總統克林頓的辦公人員,可是在離開時把鍵盤上的“w”都扣壞了,就因為小布什的名字全名叫:“喬治·W·布什”。
是的,小矛盾,哪怕是心裡的小矛盾,沒有及時處理,以後指不定發展到哪。
這就是奧巴馬在接任時遇到的第一個現實且緊迫的問題。
不繞彎子,直接說一下奧巴馬的做法。
他藉助了組建執政團隊、挑選政府要員的契機。
一般我們會想,新官上任,必須要有“自己信得過、指揮得動”的人才行,可是奧巴馬沒有。
他邀請了自己的競選對手拜登擔任副總統,並且不是作為擺設(有些人出於“做樣子”也會這麼做,為了博一個好形象,但之後副總統就是個擺設了。),是真的把拜登當作重要的政治顧問和合作夥伴,兩人以「好兄弟」相稱。
這在後來拜登2020年競選時,奧巴馬全力支持中可見。
還有同樣是競選對手的希拉裡,奧巴馬邀請她做國務卿,理由是:
“在競選的過程中,看到了希拉裡的實力。”
這幾句話簡單,似乎有不那麼簡單。
我之前看見過好多提問,大體都是關於“對方能力太好,我怎麼辦”之類的。有句話我很喜歡:不要鶴立雞群,要離開那群雞。
話說回來,正是這種任人唯賢的態度很快影響了其他人,把大家的焦點從個人恩怨上拉開,很快彌補了競選時的傷疤。
任賢或任親是非常現實的兩個選擇,都說最瞭解你的人其實是你的對手,在這裡奧巴馬反過來用了。
或許真正能成事的人,肚量都是基本的,否則無法做大。
就像馬雲說的:“我既不懂技術,也不懂管理,但我知道如何找到聰明的人,如何讓聰明的人在一起工作。”
能夠容忍別人比自己聰明,能夠接受競爭對手的優點,其實都是因為他們更看重一個大的目標,而不計較當下小的得失。
還記得在《大秦帝國》第一部的原著中,有一段對楚王的描寫:
說的是龐涓組織六國會盟,想要一起瓜分秦國,在這場會議上,各國陸續到場。而楚王一心想的,“雖然我做不了盟主,那我也要最後壓軸出場,體現我大國的地位。”於是楚王明明在到了以後,在周圍遊歷晃盪,就是不去主會場。而龐涓識破了楚王的心事,乾脆撤了所有的儀仗,等到黃昏時分才再次出城迎接。
這裡楚王對“小節”的斤斤計較真的是惟妙惟肖。
楚王的這些小心思我們是能理解的,從局外人的角度看或許很可笑,可有時候自己難免陷入其中。
再反觀那些真正成事的人,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或許就更值得欽佩了。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勝出後,對待對手的態度就是你的風度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