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歷史 光河圖史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道逢鄉裡人:家中有阿誰?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戰爭只不過是政治家們用來攫取權利的工具罷了,而在硝煙中備受折磨的永遠是最平凡的老百姓。

為了這養育我們的土地,為了家中的父母妻兒,為了這一份拳拳報國之心,多少壯志男兒血染疆場、埋骨他鄉。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永遠抹不去的華夏之殤,即便時光流逝75個春秋歲月,每每看到那些國破山河碎的映像依舊是淚痕漣漣。這不僅是家國的仇恨,也是對於那段歲月的回首不堪。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當年的日本政治家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讓多少人家妻離子散,又讓多少男兒殞命戰場,這不僅是中國人的痛,也是日本人的傷。

2020年回鄉探母的謝春生是那段往事的見證者,也是那段悲情往事的親歷者。

國破家何在,男兒上戰場

抗日戰爭到了最為艱難的階段,耗盡家底的中國人,只能用誓死保家衛國的那顆赤子之心,苦苦抵抗著日軍在中國戰場上最後的瘋狂。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此時的華北早已淪落在日本人的手中,曾經沃野千裡的中原大地已經是硝煙瀰漫的一片焦土,連年的天災和日軍毫無人道的折磨,讓普通的老百姓陷入了苦不堪言的生活當中。

為了能夠給自己找到一絲的生機和活下去的勇氣,不少的老百姓加入到南遷的大軍之中。

在這條被窮人壓出來的南遷路上,就一個四口之家相扶相攙的前行著。滿臉憂色和無可奈何的是謝春生的父母,而牽著他的手的則是他疼愛著的妹妹。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從未出過遠門的謝春生在這條蜿蜒的路上,看到的是遍地的餓殍和無處不在的白骨,路邊零零星星的草根是他們的果腹之物,還未被扒乾淨的樹皮正是他們的充飢之食。

走的越遠謝春生對日軍的恨越深,如果不是日本人來到他的家鄉,他們何必毫無目的地的遠走他鄉,雖然家裡的薄田總是讓他們家的生活班級班吧,但也總比吃草根、樹皮的強。

日軍的炮彈在這支求生的老百姓身邊無情的炸開,再次睜開眼的謝春生看到是倒在地上的父親。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方才還站在眼前的父親在這一剎那間和他天各一方,成為一具漸漸冷去的屍體。母親和妹妹的哭聲響在謝春生的耳邊,而他的眼中也飽含了熱淚。

父親的離開徹底擊碎了這個少年心中的委曲求全,他要上陣殺敵與日軍決一死戰。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大不了同歸於盡而已。儘管母親與妹妹苦苦相勸,他還是趁著蒼茫的夜色,揮著淚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她們身邊,那年謝春生還是個孩子。

淚浸薄衾,母親何在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抱著血灑疆場、報仇雪恨的信念,謝春生加入了正在正面戰場上抗擊日軍的國軍。

在與日軍一次又一次的交鋒當中,謝春生從來沒有憐惜過自己的鮮血,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了。趕走日軍才是他心中不悔的信念。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從軍後的謝春生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做好了隨時血灑戰場的準備。

跟隨著大部隊輾轉多個戰場之後,他終於實現了心中的願望,看著日軍從中國的土地上灰頭土臉的離開。

本以為可以回到家鄉再見阿孃之時,內戰的槍聲又再一次的打響。作為國軍士兵的謝春生只得跟著部隊奔波各地,將槍口對準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成為戰場上的一顆棋子任人擺佈。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1949年當百萬雄師渡過長江之時,謝春生也踏上了去往臺灣的旅程,這一別是此生無緣再見,還是他年再回家鄉款已經是他心中解不開的一個謎團。

國民黨敗走臺灣之後,兩黨的關係依舊是勢同水火,雖然只是相隔一個臺灣海峽,卻似乎成為了無法逾越的鴻溝。謝春生也只能把對母親與妹妹的思念藏在心中,無論生死已經不再是他心中的執念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獨自飄零在臺灣的謝春生在每個月圓之夜總是想起母親的音容笑貌,他和眾多的戰友一樣,每逢佳節總是向著不能歸去的故鄉流下兩行赤子之心的熱淚,可這就是歷史的車輪,他們沒有選擇命運的權利

淚水一次又一次的浸溼了謝春生的枕頭和棉被,同樣也浸透了遠在對岸母親的心頭。

杳無音訊的兒子成了謝春生母親心中的執念,日思夜想的時候只能從記憶當中尋找兒子曾經的影。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已是盡白頭。兩岸終於迎來了三通的好消息,身在臺灣的老兵也終於有了回到家鄉的那一刻。

鄉音未改鬢毛衰

月是故鄉明,年老更思歸。去往臺灣多年的謝春生已經在那裡重新安了家,賢惠的妻子和可愛的兒女在別人看來是幸福的一家。

可對於母親的懷念終究是他心中最多的掛念,隨著一天天的老去,謝春生思鄉的情節也越發的沉重。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身邊越來越多的戰友找回了自己在大陸的家,和那一份獨有的歸屬。謝春生在為他們感到高興的時候,心中越發的寂寞。

這條思念的傷口在他的心上劃的越來越深,也越來越長,兒女看在眼裡卻是沒有絲毫的辦法。

轉眼之間他也是滿頭的白髮,年逾八旬的謝春生總是問自己這輩子是否還能回到家。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再一次又一次的夢中驚醒,再一次又一次的腦海中回憶。尋訪多年以後,86歲的謝春生終於等到了一個好消息,有人幫他找到了他的妹妹。

謝春生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腦海中閃過的是一絲懷疑,轉而是說不出的激動。無論真假他都要回到大陸去看一眼這個"妹妹",即便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他也相信總會有奇蹟出現。

謝春生來不及考慮,當即就做好了回到大陸的準備。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謝春生再一次踏上回家的旅途,曾經有消息說他母親和妹妹早已淹沒在戰火當中,但他是希望有奇蹟發生,在村口他發現了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雖然時隔71年,他還是認出了站在他面前的老人,這不是他日思夜想的妹妹嗎?沒有過多的話語兩人相擁而泣。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當謝春生看到不遠處坐著的一個老太太時,謝春生已經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淚水,他不知道自己是在夢中,還是要相信眼前的事實。謝春生的腦海裡涌過一陣的空白之後,俯倒在了這位老人的懷裡。

"娘,我回來了"。這一句在無數日夜當中喊出的一個詞終於成為了現實,86歲的謝春生哭的像個孩子一樣,感動了身邊所有的人。而眼前的老人則是相信兒子早晚會回來的謝母,一位106歲的老人,一位等了71年的母親。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這一刻我沒有什麼辭藻能形容這動人的瞬間,只是感慨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

願天下人都能闔家歡樂,願天下老人都能頤養天年。"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15歲少年偷偷去參軍,一別71年,回到老家,106歲老母親還在等待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