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佳儒
最近幾天的股市,只能用“跌媽不認”形容了。跌得通透,跌得盡興,跌得媽都不認識了。
要說跌得最壯烈的,還得是“股王”貴州茅臺。短短6天時間,茅臺跌去了6000億元的市值。相當於貴州省2020年GDP的30%。按照11.4萬股東戶數計算,戶均虧損526萬,一輛勞斯萊斯虧得車軲轆都不剩。
茅臺是兩市第一高價股,大跌看似和普通散戶沒什麼關係。別忘了,茅臺還是基金重倉股,買了白酒基金的可就慘了,一天虧損好幾個點。基民們慌了,查詢賬戶也收費嗎?每次點進去都少幾千。
現在來看,市場最大的懸念是,茅臺還能跌多少?春節前,懸念還是能漲多高?風水轉得也太快了。說好的“萬物利好茅臺”,怎麼就不靈了?更尷尬的是,茅臺連續下跌,不僅丟了市值,還可能丟了名聲。
三波暴錘
回看最近幾天,茅臺至少遭受了三波暴錘。
第一錘來自國外,美債收益率走高。在券商看來,外資青睞的消費龍頭股,其估值水平與美債收益率的反向相關性極強。美債收益率走高,導致高估值的股票承受巨大壓力,特別是在核心股票正處於歷史估值高位區間的時候。
茅臺是國內消費總龍頭,長期是外資持股市值最高的股票之一。春節前3天,茅臺連續暴漲,並創下歷史新高。美債收益率走高,全球巨頭特斯拉等被重創,A股的茅臺也受到波及。
第二錘來自國內,易方達中小盤暫停申購,並且主動分紅。茅臺是易方達中小盤的重倉股,易方達中小盤是“公募一哥”張坤管理的爆款基金。張坤暫停申購的動作,被解讀為對白酒後市不看好。
市場消息上,一些基金經理已經開始積極調倉,並重點挖掘小盤股,意味著在這些基金經理眼中,小盤股有望成為2021年的主角。
第三錘來自自己人,“白酒院士”風波,“小股東”舉報同業競爭。“白酒院士”風波就不多說了,醬香型科技一直有爭議。說說舉報的事,舉報人自稱是茅臺小股東,舉報茅臺酒和習酒與在香型、酒精度數、價格、消費人群等方面存在高度重疊,涉嫌同業競爭。
最近幾天,茅臺草木皆兵。小股東又站出來“補刀”,堪稱大義滅親。
三波暴錘之下,茅臺不僅丟了市值,還可能丟了名聲。什麼名聲?茅臺不是核心資產了。國信證券近期的一篇研報被翻了出來,裡面解釋什麼是核心資產:漲起來的就是核心資產,跌下去的就不是了。
核心資產地位遭疑
按照這個邏輯,茅臺現在連續下跌,就可能不是核心資產了。
有私募基金經理“補刀”,說核心資產的意思是核心好股票,而不是核心好公司。如果估值具有吸引力、便宜、業績好,那就是核心資產,但如果雖然公司很好,但不便宜,已經漲上天了,那就只能是核心公司,而不是核心股票。
目前,茅臺是兩市唯一一隻千元股,總市值2.7萬億元,比貴州省2020年的GDP還多1萬億元。就在春節前夕,茅臺市值超越深圳GDP。北上廣深,生生變成“北上茅深”。
一直以來,茅臺“漲太高”引發市場巨大爭議。看空方認為,茅臺漲太高了,泡沫太大。看多方認為,白酒沒有泡沫,只要赤水河的水還在流淌,就看不到茅臺崩盤的時刻!
結合市場上基金經理的調倉動作,以及核心資產的解釋,茅臺當下的定義是核心公司,而不是核心股票。判斷的標準核心就是估值。但估值是波動的,往往受市場情緒左右,茅臺調整到一定時候,還會成為核心股票。
近日官媒的一篇文章指出,許多基金經理並沒有真正認為茅臺是核心資產。“即便是明星基金經理持倉也顯示,在茅臺股價走弱時,各種減倉操作的現象,哪怕當時茅臺的股價極具吸引力。”
這樣來看,茅臺不論漲跌,核心資產的地位都是受到質疑的。茅臺,成了薛定諤的核心資產。國信證券的研報,還梳理出一份名單。名單顯示,連續五年出現在基金經理重倉前100名的股票只有10個,連續7年出現的只有4個,連續10年出現的只有3個。
這份名單中,茅臺成為基金重倉股,是最近5年的事。連續7年的4個,連續10年的3個,都和茅臺無緣。2011年至今,茅臺累計上漲30多倍,如果那時候買入,現在就是股神級別。
基金重倉10年top3,茅臺為什麼無緣?10年前的2011年,茅臺還不是牛股,全年漲幅36%。緊接著的2012年,茅臺遭受“塑化劑”風波和“三公消費”雙重打擊,回調時間持續了2年。
後來,茅臺在袁仁國的帶領下,從公務消費轉型商務和個人消費,股價也走進上升通道。
茅臺的特殊
無緣過去10年基金重倉top3,茅臺不意味著無緣未來10年top3。茅臺和恆瑞醫藥、伊利股份、中國平安有什麼異同?
相同點很好理解,都是各領域的龍頭,業績表現不俗,股價漲幅高。同花順顯示,伊利股份最近10年漲了18倍,恆瑞醫藥12倍。數據上看,茅臺30多倍的漲幅是最大的,但其他龍頭卻是基金持久鍾愛的。
茅臺和其他龍頭有什麼區別?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恆瑞醫藥、伊利股份、中國平安滿足的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貼近普通人生活的衣食住行。茅臺表面上是酒企,滿足的是生理需要,實際上並不簡單。
目前的茅臺酒,市場上一瓶難求,被不少人當做理財產品,屬於安全需要範疇。疊加酒桌文化和麵子工程,茅臺又會滿足社會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不難看出,茅臺滿足馬斯洛需求層次的五大層次。業績好,股價走高也是合理之中。
問題的關鍵是,茅臺本身的屬性只有酒,其他的金融屬性等都是衍生出來的。脫離事物本身的屬性談估值,是有一定風險的,這也是茅臺估值高低的爭議點之一。
目前來看,茅臺連續大跌,說明基金經理們對茅臺的估值出現了分歧。從歷史走勢來看,茅臺每次回調,都是為了下一波上漲蓄力。但對於投資,歷史不等於未來,對於茅臺接下來的走勢,只能是騎驢看賬本,走著瞧了。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6000億!茅臺6天跌掉1/3個貴州GDP,還是核心資產嗎?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