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福建藥企無“百強” 差異化發展是新路

財經 臺海網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2月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把發展“生物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重點任務,同時將“加快發展健康產業”作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對福建生物醫藥健康產業育先機、開新局,是一個難得的重大機遇。

福建生物醫藥產業現狀

福建統計年鑑數據:我省醫藥製造業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從2014年227億元、2016年289億元到2019年402億元,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產業集聚格局初步形成,產業鏈逐步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初見成效。但是,福建醫藥製造產業規模較小(僅佔全省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0.7%,佔全國醫藥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不到1.7%,排全國第22位),缺乏龍頭企業(尚無一家進入全國百強),產業集聚不明顯,產業鏈不完善,中層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不足,新品種研發能力和產品競爭力較弱,與福建經濟在全國的地位不相稱。

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針對福建生物醫藥產業現存的要素基礎較弱、有效資源分散、創新體系尚不健全等不足,筆者認為,在現階段推動發展我省生物醫藥產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關係。

第一,區域基礎特色與發展前沿領域相結合。生物醫藥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由於他們的技術先進和效益顯著等特點,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新技術研發和爭奪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獲得高新技術的條件和代價越來越高,同質化發展步履維艱!挖掘區域特色資源稟賦和產業科技基礎,處理好以特色創優勢和參與國際前沿領域競爭的關係,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路子,成為我們必須直接面對和需要理性解決的問題。

第二,政府規劃投資引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在過去的二三十年時間裡,省市縣各級政府先後出臺了不少鼓勵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設立了若幹基金,但主要都是針對招商和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的。對整體性發展規劃和政府投入引導方面缺少具體的推動措施。在科技基礎相對薄弱、產業上下遊配套不甚完善、政策優惠力度缺乏明顯吸引力的情況下,市場因素推動乏力,發展速度不盡如人意。政府規劃統籌的手段和力度需要加強。

第三,院所高校研發和企業創新相結合。創新是指“技術發明或專利的首次商業化應用”,即以一項新技術創造出新產品的過程。所以說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不是技術研發的主體。技術研發尤其是原始創新主體,應該是專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科技團隊。以政府的力量,推動建設好產學研機構配合密切、科研開發產業化相協調、實驗室成果轉移到市場渠道順暢、政府政策金融手段有效支持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提升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對支撐產業發展依然不可或缺。

第四,技術引進與自主研發相結合。隨著技術競爭的不斷升級,國家和地區間先進技術的爭奪日益加劇,依賴引進技術發展的路子也越發難走。除了區域產業發展確實需要、自己暫無能力研發的關鍵核心技術靠引進外,其他大量的技術應該由自己的技術創新體系自主研發來實現。由外引進或自主研發的技術,必須與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相結合,依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引進或研發新技術。

第五,發展生物醫藥與保健功能產品相結合。生物醫藥行業準入門檻較高,具有高技術壁壘、高毛利率的特點。我省生物醫藥研發能力、經費投入和項目儲備相對不足,短期內實現新突破或大跨越相當困難。然而,我國健康產業規模已近10萬億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2030年16萬億元的目標極可能提前達到。生物醫藥、保健食品和營養食品是健康產品的主要構成,發展空間巨大。對當下的福建而言,通過現代生物技術改造提升,實現我省保健食品和健康功能食品產業快速發展應該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加快發展的幾點建議

為在新時期和新起點上加快發展我省生物醫藥健康產業,走政府統籌整合引領推動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及相關市場力量各司其職、共同促進、發揮特色優勢走差異化發展的新路子,針對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成立福建省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指導規劃統籌、政策制定、預算安排、項目佈局、協調落實等重要事項,推動全省各設區市協同發展。

第二,組建福建省生物醫藥健康集團,整合現有省屬集團內的生物醫藥健康實體板塊,行使政府對生物醫藥健康企業投資和管理部分職能。通過獨資或參股等手段推動建設若幹大型生物醫藥健康龍頭企業。主導或參與設立專項發展基金、重大項目的招商和落地事宜,發揮國有體制規劃發展、政策制定、資源調配等優勢,引導民間資本投向,官民合作、優勢互補,引領推動做大做強福建生物醫藥健康產業。

第三,搭建生物醫藥健康項目招商平臺。由省生物醫藥健康集團負責,遴選省內現有較有規模的生物醫藥產業園,或在福州拓增新片區,構建福建省生物醫藥健康創新城,由省政府統一指導、整體規劃,探索集團化管理、企業化運作,省市聯動以做到政策平衡、管理協同,形成競合態勢。推行一區多園、專業分工、特色建園等做法,打造專業化、特色化的產業基地,面向國內外招商。

第四,組建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技術研發機構。建設福建省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技術研究院,納入省屬科研機構體系,直屬省政府管理,承擔政府設立對生物醫藥健康科技專項經費的使用和管理部分職能。研究院通過新建、收編、合作等方式,設立若幹專業化的分院(研究所、中心),成為我省生物醫藥健康產業主要技術研發孵化、高端人才培養、先進機構和項目引進的重要陣地。組建高水平的院士專家顧問團隊指導發展;組建產學研金有效協同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整合優良資源,組建省生物醫藥健康創新實驗室,加快科技進步。研究院通過項目合作的方式,廣泛地與院內外、省內外、國內外專業科研機構開展聯合攻關,為我省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培育新技術源。

第五,突出技術資源特色打造優勢產業。集中規劃做大做強微生物發酵特色原料藥及其高端製劑、基因工程藥物和新型疫苗、精準醫療高端基因檢測技術和診斷試劑、海洋藥物等相對有基礎的產業。

圍繞福建優勢中藥(如片仔癀)和特色中藥材(如福九味),用現代種植技術擴大產量、用先進加工製劑技術提高品質、用現代營銷手段提升品牌。挖掘國曲——福建紅曲發源地優勢,集中力量研究開發,提升傳統紅曲製作工藝,深度開發功能紅曲新產品,形成紅曲功能食(飲)品、保健食品、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產品體系。發揮福建道地藥食兩用、食用真菌和特色果蔬原料優勢,發展益生菌發酵功能性飲(食)品、保健品,加快開發微生物藥品、保健品、功能食品等健康產品,服務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為林風,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福建藥企無“百強” 差異化發展是新路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