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領跑,北京經濟疾航。但全球疫情未止,產業鏈補缺依舊在途。“十四五”開局,北京將“實施產業雁陣培育計劃”寫進“十四五”規劃綱要,用一套確認體系、一套服務機制、一套專屬政策、一套支撐平臺和一套改革清單,打造以龍頭企業和系統集成商為頭雁領跑、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緊密跟隨的“產業雁陣”。尤其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產業雁陣模式將成為自有產業鏈生態建立的關鍵加速器。
雁陣模式佈陣京津冀產業協同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2.9萬家,獨角獸企業93家,數量居世界城市首位。“可以看出,北京的產業優勢主要集中在高精尖產業。這類企業更符合北京的發展定位,創新鏈容易形成產業化,孵化出的企業生命力也較強。”市人大代表、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盧鵬起表示。
同時,北京產業提升的更大空間在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在首都經貿大學特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葉堂林看來,發展“高精尖”是大勢所趨,北京需要在精育“白菜心”的同時,通過產業鏈帶動津冀區域協同發展。
根據規劃綱要,北京實施雁陣培育計劃(以下簡稱“雁陣計劃”),將通過投資基金、合作園區、創新平臺、示範項目等方式,支持存量生態鏈企業在京穩定發展,吸引一批優質增量生態鏈企業在京津冀範圍內佈局,形成小米智慧園、奔馳產業園等一批具有竹林效應的產業生態集群。
“產業雁陣”模式在業界已被廣泛討論。在自然生態中,雁群通常會選擇它們中的最強者領飛,在空中組成“一”字或“人”字形雁陣,雁群始終追隨領頭雁,從而在相互借力中形成最大的合力。
對此,市人大代表、對外經貿大學競爭法中心主任黃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做了專業的解讀。黃勇說,北京培育“雁陣”,要依託現有優勢,把新的優質企業吸引進來,最後形成一個生態。比如一家龍頭核心企業在自貿試驗區落地,其他企業看到北京整體的產業生態和營商環境優勢,也會跟隨落地,由此在京津冀地區形成產業鏈上的集群。“不過,重要的是,‘雁陣’的發展一定得是市場化導向,北京市目前要解決的,是打通制度的堵點。”黃勇提醒說。
按照雁陣計劃,北京將明確一套確認體系,政府與雁陣集群共同研究需要突破的行業細分領域,選擇龍頭企業和系統集成商,明確組成雁陣的群雁企業清單,並根據發展需要動態調整;同期,提供一套服務機制。搭建推進專班,形成專項工作機制。集中受理雁陣企業的工商、稅務、審批等服務事項,提高對企業服務的針對性和專業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受資源稟賦限制,天津、河北產業能力有限,難以與北京龍頭企業有效適配,產業鏈也難以充分銜接;即便產業鏈上部分企業外遷,但遷出的很多僅是與企業相關產業或部分應用場景下的工廠或企業,其產業能力與龍頭企業面向的國內外市場需求存在斷層”。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分析說。
“這也意味著,提升三地產業關聯,北京需要在疏解騰退的過程中,更多考量功能性輸出而非簡單的工廠企業外遷。例如,形成母公司在北京,新場地、子公司在天津和河北的排局佈陣,進而加強協同帶動效應。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讓‘確認體系’和相關係統適當給津冀提供引導,優先佈局支持綠色能源、醫療健康等與北京適配性較差、關聯較弱的產業。”王鵬說。
“一群一策”為企業“尋醫問診”
對於產業鏈培育的話題,北京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近年來,國家對民營企業發展支持力度非常大,但由於不同行業、產業各有所長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普惠性的政策只能解決‘大面’上的問題,很多產業遇到的個別問題不一定能夠解決。”
面對不同產業的“疑難雜症”,雁陣計劃提出,將制定一套專屬政策。按照“一群一策”的方式,集成土地、財政、金融、人才、產業等政策。將雁陣企業重點項目按程序納入市重大項目儲備庫,統籌審批綠色通道服務。同時,根據不同產業集群需求,探索一套改革清單,推出產業鏈供地、產業鏈融資、產業鏈人才落戶等政策包。
在許澤瑋看來,計劃中“一群一策”相當於對產業進行“尋醫問診”。“就好比是請了專家開藥,從土地、財政、金融、人才、產業等各方面實施精準治療,解決關鍵問題,讓整個產業都能快速發展起來。”
“創新性的產業雁陣除了資金、金融,基礎設施配套、人才支持政策十分重要,不同產業的集群需要不同的政策進行配套,這就需要注意資源組合需求的差異性。”盧鵬起指出。
此外,該計劃還提出通過建立一套支撐平臺,提升服務可觸達性,幫助更多企業實現轉型。例如,圍繞雁陣搭建專屬服務平臺,探索龍頭企業+投資基金、合作園區、創新平臺、示範項目的“1+4”引導帶動模式。搭建起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雲服務平臺,鼓勵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開放軟件源代碼、硬件設計和應用服務,圍繞雁陣企業建立共享信息平臺。
放大雁陣優勢仍待機制創新
雖然雁陣計劃要求完善供應鏈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為雁陣企業提供一體化的系統解決方案,降低雁陣企業的整體融資成本。但不容忽視的是,由於產業鏈涉及企業眾多,不同環節的企業間資本實力仍有懸殊,融資能力也參差不齊。
這種情況下,如何實現規劃綱要中提及的“鼓勵龍頭企業帶動多元主體建立跨區域、跨行業、跨領域的新型產業聯盟”?
許澤瑋表示,首先,需要政府為雁陣企業建立完善的信用數據體系,提供專項金融支持政策,確保金融機構願貸敢貸;其次,雁陣企業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建立起完善的產業鏈,並挑選優質企業加入到雁群,形成在產業鏈上、中、下遊尋找優質且信用度高的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技術層面,許澤瑋建議,可藉助互聯網信息技術,通過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搭建企業數字化供應鏈,發展供應鏈金融和產業鏈金融,通過將業務流程線上化、透明化,再將中小微企業積累的可驗證數據用於授信評估,提高操作效率,降低流程成本。
“實際上,傳統金融機構即便是加大貸款,仍難以避免對中小企業惠及度有限的問題。”王鵬表示,“我們是否可以考慮,當雁陣企業上下遊產業鏈形成良好協作關係,大企業為小企業背書,幫助其申請貸款等;同時,產業鏈內部龍頭企業也可以創建金融性基金,通過與政府基金合作,有針對性地幫扶雁陣內部產業鏈企業並進行相關投資,發行企業債券,合作、併購等;此外,充分利用北京股權融資便利,在津冀建立健全多元、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股權結構等。”
不過在他看來,對中小企業扶持,還需採用多元方式解決。金融支持維度外,還應在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探索,例如,在京津冀協同大背景下,三地在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實現資源共享,但落地仍需系統完善。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劉瀚琳 王晨婷 何倩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北京將實施產業雁陣培育計劃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