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呂銀玲)1月20日,商務部發布消息稱,2020年,我國成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在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逆勢增長,實現了引資總量、增長幅度、全球佔比“三提升”,圓滿完成穩外資工作目標。
去年我國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2020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999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摺合1443.7億美元,同比增長4.5%;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下同),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早在去年10月,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就曾在發佈會上表示,對於我國市場,外商投資企業由疫情初期的等待觀望變成了增資擴資,寶馬、戴姆勒、西門子、豐田、LG、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一大批大項目在華增資擴產。
例如去年8月26日,全球生物醫藥巨頭德國拜耳集團宣佈啟動處方藥北京工廠產能提升項目,以滿足中國市場未來對拜耳高品質藥品的進一步需求,該項目投資金額超過5000萬歐元。
對於我國利用外資規模提升的原因,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我國在較短時間控制住疫情的擴散,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並且堅持不懈做好防控疫情和促進經濟發展工作。與之相比,歐美日等國由於疫情控制不力,連續遭遇疫情反撲,去年9月至今歐洲和美國依然是疫情重災區,客觀形勢上,我國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
“此外,2020年我國利用外資在一季度受到重挫之後,出臺了有力的‘穩外資’措施,不斷擴大行業開放,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增加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加快外資大項目落地,繼續優化營商環境。疫情期間外資招商不停歇,創新了雲招商和在線招商等方式。”張菲說。
據商務部消息,去年我國引資結構也得到進一步優化。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7767.7億元人民幣,增長13.9%,佔比77.7%。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增長11.4%,高技術服務業增長28.5%,其中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電子商務服務、信息服務分別增長78.8%、52.7%、15.1%和11.6%。
去年1-11月,浙江省引進超億美元外資項目103個,其中主要就集中於信息技術服務、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生物藥品製造、化學品倉儲和百貨零售等行業。
“疫情期間我國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外資佔比繼續提高,說明我國高質量利用外資和外資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持續見效,體現了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趨勢。”張菲說,“這一方面是我國政府規劃引導服務業持續擴大開放,鼓勵外資進入高端製造業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外資跨國企業根據經營成本、產生效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多項因素進行全球投資佈局的結果。”
此外,我國外資主要來源地也保持穩定。對華投資前15位國家和地區,投資增長6.4%,佔比98%,其中荷蘭、英國分別增長47.6%、30.7%。東盟對華投資增長0.7%。
在張菲看來,中國經濟實力、市場潛力、產業配套能力是吸引外資的法寶。由於中國經濟的韌性和發展前景,完整的產業配套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巨大的市場潛力,美國、歐盟、日本等外資企業紛紛表示繼續看好中國市場,中國已成為外資跨國公司全球利潤增長的保障。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規模提升結構優化 2020年我國利用外資增長6.2%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