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保險”一詞,人們總是將其和騙局畫上等號。在國人的腦海裡,保險就是騙人的。很多經驗者分享親身經歷:投保前隨叫隨到,但是理賠時卻無人搭理。雖然描述有點太極端,但真實情況也的確相似。
再加上網絡信息的發展,人們接收到這類型的消息越來越多。也正是如此,國人們大抵上都不怎麼喜歡買保險,保險意識也較為薄弱。可是放眼國外,尤其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卻看到了完全相反的情況,猶如我們彼此之間在儲蓄市場上的差異。
先來說說儲蓄市場,再深入瞭解今天的主角——保險。我國是世界公認的儲蓄大國,儲蓄率也一直排在他國前列。2000年進入新時代以後,國民儲蓄率就一路“高歌猛進”。等到2008年的時候,已經從35.6%增長至51.8%。
即便最近這些年有所降低,也基本上在2000年的數值以上。如果按照2008年的儲蓄率來看,我們每領取100元的工資,就有52元存進了銀行。而這時候,美國、日本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卻和我們在居民儲蓄率上相差甚遠。
就美國而言,幾乎一直都是一個低儲蓄的國家。從1959年到2019年這6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他們的個人儲蓄率基本都在15%以下。而1995年以後的二、三十年時間裡,大部分時間更是低至7.5%。
而日本呢,他們的儲蓄率呈現出從高到低的狀態。1991年日本國民儲蓄率也在35%左右,可是從那之後便開始下降。等到2016年的時候,只剩下27%左右。當他們儲蓄率偏低的時候,也就有了和我們又一相反情況的出現——保險。
因為生來就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使得美國、日本等居民更喜歡購買保險,而不是儲蓄。按照美國人420%的投保率以及日本人650%的投保率來算,每個美國人就有5份保單,而日本人平均則手握6.5份保單。
我們之所以和他們的觀點不一樣,是因為我國保險行業的確起步較晚,處在行業類的初級階段。但是對於美、日而言,他們的保險業已經發展多年,對於整個行業的監管以及控制都更有“話語權”。穩定、和諧的保險環境,使得他們的居民們將投保當做“家常菜”。
而且部分美國人,甚至將保險當做一門賺錢的生意!在一些風險面前,他們反而笑臉比哭臉還要多,因為那時候可以到保險公司拿到屬於自己的費用,甚至一躍成為有錢人。那麼既然如此,是不是代表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呢?
當然不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情況,我們各個國家之間自然也“各有千秋”。不一樣的人,切忌肆意模仿。對於美國人、日本人而言,花錢買保險可能獲得更多的保障。而我們,將錢放在存儲市場,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外國人離不開保險,我們卻認為保險是“騙局”。無論是哪一方,都是適合彼此的道路。每塊土地都有適合種植的糧食,找對種子,才能夠收穫更多的果實!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每人5份保單,美國人將保險當投資、變有錢人?國人為什麼不敢買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