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股權眾籌平臺的興起使得大量融資項目上線,其中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如誤導性的違法宣傳、虛假承諾,甚至出現偽股權眾籌項目的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犯罪活動。
下面先來看一個案例:
案例:某投資公司聲稱自己經營的網上商城APP已估值數百億元,即將在海外上市,為擴大經營規模,該公司打著“金融創新”的名義,在全國範圍內接受投資,以5000元人民幣起投入股,不設上限,承諾按年化收益率12%分紅返現,三年內無法實現上市目標,由公司全額回購股權。
這樣的“高收益”項目吸引了不少投資人參與。剛成立兩年多的公司,便短時間內在全國範圍吸納了投資人40餘萬,累計投資額200多億元。然而好景不長,該公司突然以增資擴股為由停止對投資者的返現,大量投資人到公司辦公地點聚集,要求撤回投資時才發現已是人去樓空,前期投資也血本無歸。
分析:該公司以股權眾籌的名義實行的集資詐騙,通過虛設的項目,偽造企業信息,向社會公眾開展股權眾籌騙取投資人資金,然後卷錢跑路。實際上,這種騙局與非法集資的畫餅、造勢、吸金、跑路的“四部曲”招式如出一轍。
提示:偽股權眾籌的項目發起人與投資人擁有的信息是不對稱的,投資人對項目以及項目發起人的資信狀況知之甚少,如果投資人被捲入集資詐騙、龐氏騙局之中,便會蒙受損失,一旦發生社會風險,容易轉化為群體性事件,嚴重破壞投資市場的秩序。
正確區分股權眾籌和非法集資
01什麼是股權眾籌?
股權眾籌:是資金需求方對普通投資者出讓一定比例的公司股權,投資者通過出資獲得了公司的股權,獲得未來的收益。當然這種投資公司的股權是有風險的,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為是股權眾籌。
02股權眾籌與非法集資有什麼關係?
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沒有按照程序經過有關部門的批準,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募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或者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
由於股權眾籌是向不特定人群公開募集資金,很容易涉嫌非法集資。
03如何區分股權眾籌和非法集資?
股權眾籌是召集一批有共同興趣或者價值觀的朋友一起投資創業,它沒有承諾固定的回報。但是投資人是要享受股東的權利,同時要承擔股東的風險,這是一種風險投資。
非法集資通常都是承諾一定期限以內還本付息,而且承諾的利息一般來說比銀行的利息要高。有的平臺會承諾“保本保收益”、“無風險”,甚至“保證最低收益”。
另外,非法集資積累的資金適用於資本的經營,往往不用於實體項目。股權眾籌投向的是一個實體項目,不進行資本的經營。
請記住:高風險高收益是投資中永遠守恆的定律。如果投資者無法承擔本金沉沒的風險,建議進行風險更低的債權投資、銀行理財等投資渠道。
04股權眾籌與非法集資哪個合法?
從國家監管層面上來說,非法集資是幹擾金融秩序。而股權眾籌是資本的經營,一定程度上擴張了這個資本市場,並沒有擾亂資本市場。對於合法的股權眾籌國家是支持和鼓勵的。
利用“股權眾籌”進行的非法集資有哪些特徵?
1.打著“低風險、高回報”的口號。不法分子利用部分消費者貪圖高收益的心理,向其做出虛假承諾,誘騙消費者進行入股。
2.拆東牆、補西牆的資金回補方式。此類案件通常沒有真實可靠的投資項目,也就意味著其無法兌現向投資者承諾的高收益和高回報。但不法分子往往通過擴大客戶範圍,拓寬吸金規模,以獲得資金騰挪回補的空間,參與的投資人越多,騙局持續的時間就越長,不法分子從中非法獲利也就越多。
3.發展下線建立金字塔式投資者結構。不法分子通過有償發展下線的方式吸引眾多投資者參與,層層發展,形成金字塔式的投資者結構。眾多投資者在嚐到利益甜頭後,也通過利誘、勸說等手段將自己的親朋好友拉入騙局之中,致使騙局越來越大。
消費者如何應對非法集資?
為保護自身財產安全,銀保監局提示民眾應做到:
一清
認清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的原則。非法集資是國家明令禁止和嚴厲打擊的非法活動,參與者的利益不受法律保護,由此造成的風險由投資者自行承擔,國家不予代償。消費者應認真識別,謹慎投資,遠離非法集資陷阱。
二白
一是明白非法集資的本質是“你圖別人的高利,別人圖你的本金”,切勿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二是明白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永遠和風險成正比。“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切勿存在“天上掉餡餅”的僥倖心理。
三看
一看工商登記資料,查明相關企業是否為合法企業、是否辦理了稅務登記等法定手續,如果企業身份不合法,則有詐騙嫌疑;
二看相關企業是否已取得金融監管部門的相關批文、確認理財產品是否在其批準的經營範圍內,不具備相關資格的企業是不能銷售理財產品的;
三看相關企業過往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記錄,規避不法分子非法集資異地重犯的風險。
四問
一問自己是否瞭解要投資的項目性質,是否具備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
二問專業人士的意見,特別對親朋好友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建議和反覆勸說,要多問一些專業人士的意見,防止成為非法集資的目標;
三問相關部門企業或產品信息,對於無法認定是否為非法集資的情況,應詢問有關部門進行再確認,待了解詳情後再作投資決定;
四問發現或發生非法集資後怎樣維權。消費者一旦發現企業或個人有非法集資違法活動,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由公安機關立案查處;如果不幸成為非法集資受騙者,要注意收集非法集資活動的證據,協助公安機關辦案,切忌心存幻想,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網絡運營平臺應注意哪些?
如果股權眾籌活動中涉及到了違法犯罪,而平臺的運營方知情不報,會構成股權眾籌犯罪的共同犯罪,同樣面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集資詐騙罪的風險。
因此,作為運營平臺,應警惕成為股權眾籌犯罪的“幫兇”!
總結:
作為股權眾籌的融資方,一定要以真實的身份、真實的項目、真實的經營去做股權眾籌。對於投資人就要仔細甄別要投資的公司和項目,做到心中有數。(莞信)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警惕利用“股權眾籌”進行的非法集資丨金融消費者識騙案例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