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頭部網絡互助平臺用戶規模現下滑跡象 是“正常波動”還是“拐點已至”?

財經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塗穎浩    每經編輯:廖丹

連續兩期負增長後,時隔一月,相互寶用戶規模首次環比下滑超2%!2019年末,自相互寶用戶規模超過1億人後,增長速度開始顯著放緩,2020年連續八個月保持在1.05億人左右,不過,該平臺最新幾期披露的分攤用戶數量增長曲線掉頭向下,吸引了市場人士的極大關注。

這一最大網絡互助平臺怎麼了?對此,相互寶表示,最近的分攤人數確實有下降,但總的來說還屬於正常範圍內的波動,用戶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規模下滑現象並不只出現在相互寶,目前行業內規模上千萬的三大網絡互助平臺中,除了相互寶,2016年啟動的水滴互助規模在去年達到4300萬後,曾一度出現過用戶下滑階段,今年整體降幅已經趨緩。

相互寶發展進入第三階段?

自2018年末上線以來,成立不到兩年的網絡互助平臺——相互寶,依託支付寶的流量優勢躋身行業第一,讓其他網絡互助平臺可望不可及。不過,近期有跡象表明,這一頭部平臺似乎拐點已現。2020年,12月1期分攤人數為1.03億元,較上一期下滑了約2個百分點,這已是連續兩個月出現環比為負的情況後,相互寶用戶規模的又一次下滑。

頭部網絡互助平臺用戶規模現下滑跡象 是“正常波動”還是“拐點已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相互寶參與分攤人數(為當月披露的第1期數據,下同)負增長的情形最早出現於今年7月份,此後,9月、10月份再次呈現負增長。而在2019年末規模突破1億人之後,整個2020年規模增長曲線就已經明顯趨緩,連續八個月保持在1.05億人左右。

頭部網絡互助平臺用戶規模現下滑跡象 是“正常波動”還是“拐點已至”?

天風證券近日發佈研究報告,將相互寶用戶規模的增長趨勢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8.12-2019.12):高速增長,參與分攤人數在2019年12月到達1億;第二階段(2020.01-2020.07):增長速度趨緩,每月分攤用戶數量的環比增速不足1%,整體規模保持在1.05億人左右;第三階段(2020.07至今):用戶規模呈現下降趨勢,11月參與分攤人數達到1.06億人最高峰後環比增速出現負增長。

其中,普通組(大病互助計劃)人數在2020年8月達到1.01億人高點後開始出現下滑,12月第一期降至9824萬人,環比下滑1.8%;老年組(老年防癌計劃)人數自2020年4月達到433萬人高點後亦出現持續下滑,12月第一期環比下滑2.1%至404萬人。

有業內人士對此分析稱,一方面是分攤費用越來越高,用戶擔心未來費用會一直上漲;另一方面,因為會員規模較大,不符合互助條件被拒賠的會員會越來越多,一部分用戶選擇退出。另外,有很多用戶對網絡互助並不瞭解,出於對平臺的信賴而選擇加入。

相互寶相關人士坦稱,最近的分攤人數確實有下降,但總的來說還屬於正常範圍內的波動。

據天風證券分析師判斷,目前相互寶處於增長人數停滯後逆向選擇因素髮酵的“調整消化期”。分攤人數下滑、逆向選擇加大背景下,後續相互寶的用戶數量將很難保持繼續增長。

多家互助平臺用戶規模出現下滑

目前行業內規模上千萬的網絡互助平臺有三家,除了相互寶,還有水滴互助和輕鬆互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數據時注意到,2016年啟動的水滴互助規模在2019年2月觸及約4300萬人高峰後,開始快速縮水一半以上。這一時間點正是相互寶用戶快速增長期,直到2020年,水滴互助的整體降幅已經趨緩,12月分攤人數顯示為1322萬人。

對此,水滴互助人士迴應稱,水滴互助近幾個月的分攤會員數量並沒有出現大幅波動。水滴互助已經運營了四年多時間,目前大部分會員都是加入兩三年以上的老會員,對於網絡互助有比較全面的認知,相對更加穩定。

頭部網絡互助平臺用戶規模現下滑跡象 是“正常波動”還是“拐點已至”?

此外,成立時間較水滴互助略晚的輕鬆互助目前規模也在千萬人級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與水滴互助相比,在2017年9月起到2018年11月的起步階段,輕鬆互助會員人數擴張不如水滴互助迅速,但受相互寶上線的影響也較水滴互助更小。截至2020年11月,輕鬆互助的分攤人數大約在1800萬人。

頭部網絡互助平臺用戶規模現下滑跡象 是“正常波動”還是“拐點已至”?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平臺成立時間推移,各大網絡互助平臺的分攤金額不斷提高。根據相互寶披露的幫助人數和分攤人數計算的數據,顯示分攤比例不斷上升。此外,根據水滴互助披露的受助會員平均分攤金額數據,最初幾個月,分攤金額僅為個位數,此後不斷增長,最新一期的分攤金額顯示為112.88元。

頭部網絡互助平臺用戶規模現下滑跡象 是“正常波動”還是“拐點已至”?

頭部網絡互助平臺用戶規模現下滑跡象 是“正常波動”還是“拐點已至”?

“滯後性+逆選擇”導致分攤費用上升

網絡互助分攤金額為何會不斷提升?

有業內對此分析稱,網絡互助因為設置了等待期,新加入的用戶在等待期內,只參與分攤而不能申請互助。網絡互助平臺在發展初期,往往是會員數量快速增長階段,每月有大量新會員加入,申請互助的用戶數量則相對較少,因此每位會員每月分攤的金額很少。當平臺發展到一定規模,新會員數量增長減緩,越來越多的會員過了等待期,每月申請互助的用戶數量會有所上升,這會導致每位會員每月分攤的金額變多。

據天風證券判斷,分攤金額的上升主要源於兩方面原因:一是參與分攤人數的增長趨勢出現停滯後人均分攤自然增長(賠付流程及信息公式具有一定滯後性);二是逆向選擇風險開始出現。由於互助計劃前端審核寬鬆,因此無法選擇其他保險的健康異常人群有較大概率加入相互寶,繼而導致整體出險率增加、分攤金額上升,而分攤金額上升則導致更多健康人群選擇退出計劃,形成負循環。

2020年以來,相互寶人均分攤持續提升,從2020年1月的人均分攤7.2元/月持續上升至11月的人均分攤10.8元/月,其中普通組每月人均分攤9.7元,老年組每月人均分攤41元。據天風證券估算,以最新一期分攤金額為基準,目前情形下相互寶普通組用戶每年分攤金額約為116元,老年組用戶分攤金額約為495元。

“對比消費型重疾而言,目前相互寶的分攤金額仍處於合理水平。”該券商分析師認為,對比某熱銷一年期重疾險產品,分攤金額仍然大幅低於重疾保費水平。後者30週歲男性對應30萬保額的每年保費為240元,60週歲男性對應30萬保額的每年保費為5400元。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儁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這些大的網絡互助平臺已接近穩定閉合期,經驗發生率會上升,即分攤的金額不斷上升。接下來關注怎樣維持平臺運行的持續性是很重要的,從商業模式上來講,防範逆向選擇,要維持參與人員平均年齡動態的平衡,防範特定年齡人群選擇性退出。”

在朱儁生看來,網絡互助還面臨政策風險。目前平臺規模上受到螞蟻金服擾動,也提醒監管部門降低政策的不確定性風險非常重要。“市場自發演化的互助平臺在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監管層面應認識到網絡互助特點,平衡創新和風險的管控。”

今年9月,中國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公開發文表示,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要把網絡互助平臺納入監管,儘快研究準入標準,實現持牌經營和合法經營。

每日經濟新聞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頭部網絡互助平臺用戶規模現下滑跡象 是“正常波動”還是“拐點已至”?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