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開局|肖旭:“十四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獲得更多的技術賦能與發展利好

財經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雷強

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隨著“新基建”項目加快推進,以新能源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新能源數字經濟領域建設必將加速發展。“十四五”期間,新興產業和新能源領域將迎來怎樣的發展?在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下,新經濟企業又該如何把握時代機遇,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

1月22日,封面新聞記者專訪了首都改革發展研究會理事肖旭。他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發展數字經濟成為各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共識。發展數字經濟,將有助於更好地落實“新發展理念”和“系統觀念”。

開局|肖旭:“十四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獲得更多的技術賦能與發展利好

關鍵詞:新發展理念、系統觀念

封面新聞:您眼中“十四五”的關鍵詞是什麼?

肖旭:我認為“十四五”的關鍵詞主要有兩個,分別是“新發展理念”和“系統觀念”。具體而言,堅持新發展理念就是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適應新形勢,在各個領域貫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特別是在創新方面,要繼續加大投入力度,下好先手棋,力爭在全球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動,增強發展動力。

堅持系統觀念,不僅要在頂層設計中做好統籌規劃,注重各項措施之間的良性互動以及整體效果,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而且要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抓主要矛盾,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十四五”發展將更加註重做好發展的全局性謀劃和戰略性佈局。

封面新聞:您認為“十四五”期間增長最快的領域會是哪些?

肖旭: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十四五”時期有兩個領域會迎來發展契機,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能源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決定性力量,對我國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實現跨越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目前,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紛紛發佈產業戰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離不開互聯互通的網絡基礎設施,對此,我國於2020年提出發展新基建的規劃。隨著新基建規劃的漸次落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獲得更多的技術賦能與發展利好,在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在全球綠色轉型的大趨勢下,發展可再生能源,創造經濟與環境的良性互動,是衡量發展質量的重要維度。近年來,我國在綠色發展上積極努力,取得一定成效。“十四五”期間,將繼續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壓低化石能源消費,讓能源結構更加綠色低碳,儘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在支持新能源領域發展上也會出臺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封面新聞:您怎樣理解“雙循環”在“十四五”期間所起的作用?

肖旭:在“系統觀念”引領下,經濟發展需要向系統化方向努力,堅持全國一盤棋,更好發揮各級政府的積極性。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組織壁壘,增進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經濟協作範圍隨之擴大,表現出無限擴展的趨勢,分工越加細緻。暢通經濟體系內部循環,打通梗阻,加快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於釋放新的增長動能。

我國擁有超14億人口,對應著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未來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關鍵技術攻關,提高滿足內需的能力。以此為基礎,促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深化對外經貿合作。吸引國外先進人才和管理理念進入國內市場,同時也促進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雙循環”相互促進適應了國內基礎條件和國際環境變化的時代特點,是“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

封面新聞:您認為“十四五”給新經濟領域會帶來哪些機遇和變化?

肖旭:“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發展數字經濟成為各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共識。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共享員工、遠程協作等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數字技術的應用增強個體之間的協同與聯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發展數字經濟,有助於更好地落實“新發展理念”和“系統觀念”。

不過,一些基礎性技術(例如區塊鏈、無人駕駛等)仍然存在較為明顯的短板,亟待推出統一的技術標準,技術性能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有待改善,這也都為企業進入該領域創造了機遇。企業除了要面臨技術升級所帶來的變化外,也要關注需求端的變化。數字技術普及提高了消費者在商業活動中的地位,消費者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碎片化的特點,需求變化頻率明顯加快。如何利用數字技術帶來的機遇,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是決定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

建言:建立“更多、更遠、更快”的管理觀,加強對數字化人才的內培外引。

封面新聞:如果給企業“十四五”建言的話,您會給出那句話?

肖旭:面對新發展環境,企業一方面要建立“更多、更遠、更快”的管理觀,把握新基建發展機遇,與更多的主體搭建線上連接,推出針對用戶的即時響應機制,提高組織結構的靈活性,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切實發揮數字技術在數據傳遞、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優勢,破除“信息繭房”,強化不同環節之間的協作與溝通,賦能業務效率提升。同時,推進數字技術與管理活動的深度融合,對管理活動進行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數字化建設,與產業生態體系中其他企業建立廣泛連接,推動企業管理向網絡延伸、向雲端拓展、向數字深化。

另一方面,抓好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大支持和推進數字化人才培養,持續投入,一以貫之,加大人才儲備;同時,也要把握零工經濟新僱傭模式,利用數字技術搭建平臺,向全球招募人才,不斷引進新鮮血液。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開局|肖旭:“十四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獲得更多的技術賦能與發展利好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