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的老家在雲南滇東北的山村裡。那裡有很多美好有趣的記憶,而結婚鬧洞房更是別有情趣,可以說既有大城市的雅氣也有山村裡的俗氣。可也正是這種雅俗共賞的活動,使得他老家鬧洞房成了年輕人結婚時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在他老家,鬧洞房必須選擇一名“主要領導”,他那裡稱之為“押禮先生”。押禮先生一般是由新郎的妹夫或者姐夫擔任,如果實在沒有合適的姐夫妹夫,也要請一個與新郎是表兄弟關係的男士擔任。
鬧洞房的時間一般是安排在晚餐之後,多數時間在晚上十點左右。
鬧洞房時,由押禮先生端上一個託盤,盤子中要放上新郎的家裡為新娘準備的一份禮物和兩杯酒。押禮先生的偉大任務就是要和自己的“援助團”(一般都是由與新郎平輩的一群年輕人自由組成)打開新房的門、讓新郎新娘順利喝交杯酒、要回新娘孃家為自己和鬧洞房的人準備的禮物。
哈哈,看起來押禮先生的任務並不重嘛!且慢!不是這麼容易的!難度在哪裡?第一,新房的門是早就關閉了的!第二,押禮先生辦每一件事所說的話都必須用“四言八句”(也叫四句子)來表達和要求。所謂“四言八句”,其實多是“七字四句”或者“五字四句”,即一句話中有七個或五個字,每次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用四句話。這四句話可不是隨便說的,雖不是必須具有一定的詩意,但至少也要是聽起來押韻的順口溜。但是,也不是絕對的,要是實在想不出來,每句話多幾個字少幾個字也要應付過去。一般地說,押禮先生要善於臨場發揮,即興表達。正因為這一點要求,給有的姐夫妹夫們出了不小的難題。要是當了別人的姐夫或者是妹夫又不勝任押禮先生這一職務,就有可能被一些人瞧不起。
我在他老家生活的時間不是很長,只見過為數不多的幾次鬧洞房,依稀記得這樣的情景:
當鬧洞房開始時,押禮先生和“援助團”就來到新房門前開始要求新娘的孃家人打開房門。那個“四言八句”首先由押禮先生先說,隨後,援助團可以隨時幫忙。很多的時候,好像押禮先生的開場白都是這樣說的:
願望霧沉沉,
近看虎牙們,
押禮先生到,
請您快開門!
一般地說,押禮先生不說上幾次,新房裡的孃家人是不會輕易開門的,這其中既有為難鬧新房的人的意思,也有營造熱鬧氣氛的意圖。有些孃家人很是“刻薄”,直到門外的“大軍”再也編不出順口溜時才會將房門打開。但是,有時門外的人實在等不及時,也會用不太文明的語言開新娘和孃家人的玩笑甚至罵人。比如,我就聽見過這樣的四句子:
今晚我來鬧洞房,
好心要來找新娘,
要是再不開房門,
明晚我就睡你床 !
孃家人害怕押禮先生再說出難聽的話,也就只好快快開門了。
進得新房內,還得要想法讓新郎新娘喝上交杯酒,這時,押禮先生會說一些較為吉利的話,比如:
一個盤子四四方,
裡面裝的是瓊漿,
新郎新娘快交杯,
早生貴子坐高堂。
在這個環節,一般地說,孃家人不會太為難押禮先生,當押禮先生說上兩三次時,新郎新娘就把交杯酒幸福地喝下去了。至此,押禮先生和他的援助團基本完成了大部分任務,如果不想要新娘的禮物,就可以轉身走人的。可是,沒有見過一次這樣的現象,進了新房的人都想得到新娘的一份禮物,不管是什麼,得到就高興。一般地講,六七十年代農村經濟條件有限,新娘孃家為此準備的禮物大體有這樣一些:給押禮先生的禮物或者是一塊毛巾,或者是一雙鞋墊;給大夥兒的禮物,那可就不一一分配了,或者是一包糖果,或者是一袋用糯米做的已經晾乾並切成小塊的粑粑,而這些東西孃家人是一下子甩在押禮先生手中的託盤中,或者就拋灑在人群中,在人們哄搶小禮物時,熱鬧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不過,要得到這份帶著喜氣的禮物,以押禮先生為首的後生們不說幾句是不行的。有的人就是這樣要東西的:
房內燈光亮晃晃,
新郎新娘喜洋洋,
押禮先生好辛苦,
向您要點粑粑嘗。
也有向新娘討好和開玩笑的:
門前高山高過天,
眼前新娘賽天仙,
早早把您禮物發,
深夜您們好悠閒。
得到了禮物之後,鬧洞房的年輕人一般就知趣地退出了,當然,也有在新房內用其他幽默語言和新娘新郎開開玩笑的,活躍活躍氣氛啊!而也就在大家歡歡樂樂、熱熱鬧鬧一陣後,吃夜宵的時間也到了。各位賓朋自然要出門吃夜宵,從而宣告鬧洞房節目結束,而新娘新郎則正式跨進同床共枕的甜蜜旅程。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如此鬧洞房,雅俗皆可賞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