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孩子進入小學,男生背的是黑色的牛皮書包,女生背的則是紅色書包。通常,人們認為這是日本學校“性別教育”的起步。但福岡市美和臺小學一名教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是對男孩開展剛性教育、對女孩進行柔性教育的開端。
這名老師說,要讓男孩子像“男子漢”,是日本小學教育的內容之一。過去,這種教育大多在體育課上體現出來,後來,道德課也注重培養這方面素養,提倡男孩子不僅要身強體壯,還要更講禮儀、更有責任感。比如,教導男生對女孩子不要講粗話、要謙讓,在語言方面不能使用女性用語。在看“繪本”時,老師和家長會引導男孩多看裡面男性主人公勇敢頑強的故事,同時對媽媽等女性形象進行“角色說明”,令他們從小懂得敬重女性。
在日本關西大學男性學和教育社會學領域的專家佐賀太看來,受政治結構與經濟狀況影響,日本社會對男子漢氣概的標準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髮生變化。他在去年12月的《現代性教育研究月報》上撰文說,觸景生情、感懷傷情是平安時代男子的特徵;“男兒有淚不輕彈”、善戰之男是鎌倉至江戶時代的準則;明治維新後,富國強兵理念下的日本男子呈現“戰時性暴力”特徵;二戰戰敗後,在實現復興、開展“經濟戰爭”的大背景下,“企業戰士”成為修身齊家、為國為民的男子漢形象。
隨著經濟泡沫破碎、高齡少子化時代的到來,以及“女性經濟學概念”的提出,日本如今的教育氛圍朝“去男子漢化”或者說“平抑男子漢氣概”的方向發展。據《東洋經濟》報道,日本11所著名男校聯合向家長們提供瞭如何培養出一位優秀男孩的指導意見。該文件認為,如今日本男性承擔過大的生活與工作壓力,相對於“在弱肉強食中殺出一條血路”,“和平共榮的軟競爭狀態”才是父母應該帶給孩子的理念。父母與學校不該在“統一的標準”中抹殺男孩的個性發展。為消除學校針對不同性別的區別教育,現在日本一些地方已經採取了將男女校服統一等措施。
說到日本男性的“陽剛之氣”,有人也會想到該國著名的“宅男文化”。有觀點稱,日本在近三十年給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產品、精神食糧的同時,也養出許多毫無愛國心、社會責任感的“廢柴”。但也有人認為,“宅男”與“宅男”之間是不同的。日本評論家岡田鬥司夫表示,“宅男”流行不意味著日本男子日益軟弱,這種現象是網絡時代的產物。一些“宅男”看似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少,但他們的興趣更加集中,做事情越來越專注。這樣的人亦有望成為新時代的“匠人”。▲
作者: 張光政 青木 蔣豐 濟冬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日本:校園“男子漢教育”正在發生變化,書包顏色竟有如此玄機?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