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晚清政府一直盲目自信,知道不恩比英國的堅船利炮強制敲開國門,才知道應該向西方學習,在1872年8月11日,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少年出國留學,希望他們鞥夠學習西方的技術,將其帶回大清,由此興起了留學風。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留學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但是初衷卻變了,他們沒有歸國,反而是留在了國外,此前國家花巨資培養的天才物理少年尹希就因2008年留任哈佛,加入美國籍而遭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其實在科研屆,還有一對夫妻,他們公費留學,也都雙雙留在了美國。
董欣年於1959年在武出生,父親董輔礽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在這樣一個學術氛圍極其濃厚的家庭,董欣年從小就被父親嚴格要求,成績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頭腦和處理事情的能力比一些男子都還要強,1978年,董欣年被武漢大學生物系錄取,在大學裡她遇見了更多的人,甚至有比她更優秀的人,於是她就更加奮發圖強。
同年,董欣結識了自己未來的愛人王小凡。不同於董欣年出生於書香世家,王小凡的家裡十分貧困,而且他是通過夜以繼日的努力,以成人高考的方式進入的武漢大學。王小凡十分勤勞,為人還很謙遜,董欣年一點也沒有介意她他的出身,對他很是欣賞,沒過多久兩人就墜入了愛河,結為了夫妻。
1982年,第一屆“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在中國舉辦,兩人正好是專業對口,且是領域裡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就一起報名參加了這個項目。1983年,兩人雙雙被錄取,獲得了國家公費留學西北大學的資格。他們倆因此都稱為科研界的“神仙眷侶”,來到美國後,兩人一心扎入科研,憑藉自己多年的奴隸,在美國也獲得了相當高的地位。
因為兩人對科研做出的貢獻巨大,美國政府就向他們拋出了橄欖枝,給他們允諾了諸多的好處,希望把他們留在美國,然而夫妻兩人都沒有被打動,直到最後一個條件,那就是美國科研所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研究平臺和研究環境,這確實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國家所不能給的。
面對這個條件,夫妻倆最後動搖了,一起加入了美國國籍,為此國內輿論一時都是罵兩人忘恩負義的,畢竟國家之前曾那麼培養他們,但是忠於科學的人,能更好的接觸科學,真的是很誘人的條件。2001年我國少年班成員尹希前去美國攻讀博士,然而2008年傳出尹希留任哈佛任教,加入美國國籍。
科學無國界我們可以理解,但是還是希望國家在培養高知人士的時候,更加註重民族精神的培養,想董欣年王小凡以及尹希這樣的例子我國比比皆是,就是因為缺乏了民族凝聚力,畢竟國家送他們出去的時候,更多的是希望他們學成歸來報效國家的。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中國科研界的“神仙眷侶”,國家送他們去留學,結果兩人卻成了美國人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