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快評丨學生“腿上放棉襖”被通報違紀,教育不是培養“木頭人”

教育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

歸根結底,教育面對的是人,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不能用生硬的規章制度來製造“木頭人”,而應該在約束和人性中尋求平衡。

沒想到,學生“腿上放棉襖”“認真扣(摳)手”“坐姿不端”“頭髮像窗簾一樣擋住臉”“第一節課未進入狀態”等也算違紀,甚至還被公開通報,引發網友熱議。

據紅星新聞報道,27日,微信公眾號“鶴壁高中2021屆”發佈了一篇名為《1月18日至1月24日違紀情況通報》的文章,以上違紀情況就出自此文,文內列舉了95條各班學生違紀的情況,並具體到班級、學生姓名和違紀扣分原因。

快評丨學生“腿上放棉襖”被通報違紀,教育不是培養“木頭人”

批評通報截圖。圖源鶴壁高中官方微信公眾號。

從學生時代過來的人,對校規校紀應該都不陌生。睡覺、曠課,確實會或多或少影響到課堂教學秩序,但“抹護手霜”“梳頭”“坐姿不端”“寫網絡小說”“哈欠不斷”“上課5分鐘還沒有進入學習狀態”“和同桌說話,眉來眼去”等也位列其中,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這些行為發生在學生間,再正常不過,老師看到提醒一下、教育幾句就行,實在犯不著大動幹戈,乃至發佈在公眾平臺。

誠然,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必須制定校規校紀,規範學生的言行舉止,但倘若標準過於嚴苛,脫離學生實際,甚至違揹人的天性,就無疑違背了教育的初衷。嚴苛的校規,或許會讓學校看起來整齊劃一、秩序良好,但過分限制學生的行為,越界公佈學生的隱私,則難免會引起學生反感,更不利於學習。

針對質疑的聲音,鶴壁高中2021屆負責人迴應稱,發佈該通報的目的,是“強調學生課堂效率,減少學生課堂的小動作,讓學生上課時更專注一點”。從回覆來看,出發點是好的,但過度緊張,一味強調學習,以至於想“消滅”所有可能影響學習的行為,實則忽略了教育的基本規律,更沒有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有主體意識的人。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

目前,學校已意識到問題,不僅及時刪除“違紀通報”,關閉相關公號,還通過學校官方微信公號迴應,指出在此事上存在方法不當、管理不規範問題,並責成年級主任檢討、對所涉及學生及家長公開致歉等。這樣的處置值得肯定,只是要注意的是,學校針對一個具體事件的處理容易,但這個“違紀通報”的存在,本身還暴露出該學校個別老師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偏差。若不從根本上扭轉思維,很可能還會出現類似情況。因而必須要做到如通報中所言,以此為戒,舉一反三,組織開展師生學習討論活動,切實做到堅持學生為本。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固然需要外力約束,但更重要的是內力激發。學校與其在校紀校規上“摳腦殼”,倒不如在激發學生主動性上下功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挖掘他們的內在潛力,點燃主動學習的火焰。

此事也讓我想起學生時代高考前最後的“瘋狂”——最緊張的時刻,幾個班在班主任的支持下,舉辦了一場小型籃球賽。看似浪費時間的比賽不僅沒影響學習,反倒把大家的鬥志從球場延續到課堂,學習氛圍變得更為濃厚。   

歸根結底,教育面對的是人,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不能用生硬的規章制度來製造“木頭人”,而應該在約束和人性中尋求平衡,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教育過程中,為社會培養“真正的人”。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黃秋荻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快評丨學生“腿上放棉襖”被通報違紀,教育不是培養“木頭人”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