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曼聊育兒
關於寒門出貴子的話題,備受人們討論,最近,一個知名雜誌發佈,發表了一篇文章《找一群窮孩子的人生實驗》,一時成了熱搜話題,引發人們很多思考。
我國教育發展不均衡,有些地區教育發展比較落後,師資力量偏弱,父母的教育意識不高,貧民家的孩子難以考上名牌大學,如果這些條件都滿足的話,他們又是否能夠改變命運呢?11年前就有就做了這樣的實驗,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窮孩子上天才班結果會怎樣呢?
這個實驗就是“青雲計劃”項目,意思是寒門學子以後能夠平步青雲,有一個好的未來,11年前劉正奎教授,找到了北京八中少兒班的負責人趙大恆,當時他正好退休,就一起加入了這個計劃。
北京八中的少兒班教育實力雄厚,能夠進入這個班級的孩子,相當於一只腳踏進了頂尖學府的大門,就算成績再差也能考一個檔次比較好的985大學,他打算從打工子弟中選出了有天賦的孩子,設立一個貧民版的少年天才班。
給他們特殊的教育,從小學一直扶持到大學,讓他們成為寒門中的貴子,第一批中的24個孩子,他們平均智商在120,並沒有滿足少兒班的最低門檻130分,但時間倉促,也就開始實施了這個計劃。
這些孩子家裡貧窮,受盡了人間冷暖,在這裡老師不僅提供了好的教育,還給予了關懷和照顧,老師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寒門子弟成為貴子,最重要的不是出身,而是眼界。
因此,在學習期間老師帶孩子參觀很多的博物館,瞭解了國內外的各大名校,就像富人家的孩子一樣,走出去看一看外面大千世界,教材是在原來基礎上,量身定製的。
不過他們的教育方式,並不是死板的“填鴨式”教育,課程內容有自然科學、語言文史等等,也注重體育鍛煉,還把課堂延伸到了大自然中,北京很多公園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他們畢業的時候,此時真正的困難出現了,沒有北京戶口的孩子不僅不能夠上初中,還不能參加高考,有的父母工作有變動,部分孩子也退出了這個計劃,讓人感到很可惜。
因為戶口的問題,導致少年班的孩子們被分散,項目組決定帶他們到於洪敏開辦的學校,就是新東方的一所以出國為目的的國際學校,讓孩子們接受國際接軌的教育,體會到了人和人之間的一個貧富差距。
高考後,將這些孩子送去了西澳留學,大學減免了所有的學費,住宿費用是由項目組負責解決,生活費自己想辦法,當這些孩子都上了大學後,青雲計劃也就到此為止了,有北京戶口的孩子,有的考上了北大,有的考上了國外的名校,其他的孩子上本科、大專。
這個實驗的結果很明顯,孩子們沒有全部考上全國,或者世界的頂尖高校,也沒能幫他們實現跨躍階層的初衷,雖然比較扎心,但是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他們改變了孩子的眼界和思想,相信他們會活出自我,以後也會過得越來越好。
寒門如何能出貴子?
條件一:能堅持的父母
雙胞胎兄弟分別考上清華北大,他們的父親文化水平不高,但卻為孩子做好了後勤準備,,兩個兄弟在寄宿學校上學,一週只有半天的休息時間,父親不管多忙,都會抽出時間和老師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基本情況,同時和孩子談心。
即使壓力再大,完不成作業也要努力去完成,把汗水用在學習上,而不是用在玩上,父親整整堅持了三年,勤奮又能堅持的父母,是寒門學子最強有力的支撐。
條件二:態度端正的父母
這位湖南的文科狀元,同樣家庭條件一般,父親長期從事重勞力工作,收入不高,但是他會給孩子買很多相關的書籍,鼓勵孩子讀更多的書,他從此就喜歡上了學習,父母對他的要求很嚴苛,但不是要求考多少分,必須排多少名,而是強調他的學習態度一定要端正。
有這樣態度端正的父母,就會影響孩子,讓孩子明白該如何做人,該如何去學習,會學習的孩子,怎能考不出好的成績。
條件三:有眼界的媽媽
這位大山裡的孩子,他能夠考上復旦大學,離不開母親的教育,雖然只有母親一個人撫養他,家庭特別的貧困,但是堅強的母親告訴孩子:一定要有志氣,以後能不能有出路,就要看自己能不能闖出去。
別看母親很瘦弱,常年幹農活,沒什麼文化,但她的眼界早就不在大山裡,所以孩子才會走出這座大山。
寒門難出貴子是最大的謊言,只要父母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孩子就會養成的學習習慣,即使環境再艱苦,成為貴子都不是一件難事兒。
以上就是這期要分享的內容,你認為寒門出貴子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您對本文感興趣,歡迎轉發、分享、留言。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貧民版”的少年天才班,能證明讀書改變命運嗎?結果有些扎心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