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覺得教師很光榮很偉大,便立志要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高考時選擇師範專業,畢業後考到縣裡的小學,但身邊的同事,大多都是非師範專業的學生,考了教師資格證,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才選擇當老師。
本以為教師會很輕鬆,但真正工作後,才發現備課批作業需要很多時間,講課只是將知識在課上傳授給學生,但背後卻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每天6點起床往學校走,晚上7點才能到家,回家後還不能休息,需要跟家長溝通,再批改一些作業。
但這並不是最難的,認真工作即可完成,但班裡的學生各有“特色”,隔壁班成績優異,沒什麼搗亂的孩子,我教的班總有那麼幾個,上課不是說話就是睡覺,有時候老師講課時還搗亂,其他學生還好,就這幾個,把成績給我拉下來了。
之前還想著,不聽話就管教管教,但去年同事因為管教學生,孩子不小心摔了一下,去醫院檢查2遍啥事沒有,最後賠了半年的工資,說實話,我真的怕了。我也沒想過,自己能成為佛系教師,但這也是無奈之舉,明哲自保罷了,身邊好多上了年紀的教師,都是如此。
如何管理“問題”學生?成了教師面對的一大難題,打不得罵不得,批評教育還屢教不改,效果可見一斑。若長期如此,所有的教師,幾乎都會往佛系教師靠攏,那時誰來管教這些學生呢?學校管不了,進了社會,就會被教育,那時後悔也來不及!
終於,教育部發布最新通知,《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出爐,試行的階段效果還不錯,這次規則將在3月1日起,正式實施到教學中。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規則沒有模稜兩可,而是將教師的權利範圍進行了具體的闡述,什麼情況下可以實行,用什麼方式實行。
比如那些故意不完成教學任務或不服從教育管理的學生;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擾亂學校教育秩序的學生;吸菸喝酒或言行失範違反規則的學生,老師都可以按照規則,對這些學生實行懲戒,當然並不是讓你打學生,多是以批評教育為主,像書面檢討丶賠禮道歉等等。
但對學生來說,這個規則不是那麼友好,教育部將懲戒權下放給各個老師,來保證課堂能正常進行,老師和學校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老師也可以用規則中的方式方法,來對某些學生進行懲戒。
老師猶如多了一把戒尺,如有擾亂課堂或教學秩序的學生,肯定會受到應有的懲罰,以前那些擾亂課堂的學生,肯定也會有所收斂,畢竟誰也不想被懲罰,誰也不想被“打”。
雖然教育部發布規則,試行的規則即將正式實施,但多數教師並不看好這個規則,畢竟只是試行而已,而且有的地方真的沒有說清,沒有那麼具體,就是一個框架,讓老師自己填充,如果填充不好,就會引火燒身,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很多教師可能還會與以往相同。
我們常說棍棒之下出孝子,對於家長來說,還不不學成績不好,那就棍棒伺候,但老師不行,多少教師因為打學生丟了飯碗的,如果教師真的能像家長那般,孩子的成績可想而知,但這不現實。
君子動口不動手,既然不能動手,那就當個君子老師,批評教育總可以吧?罰站口頭批評等等,但教師也要把握一個度,否則最後受傷的,可能還是自己。佛系教師並沒有錯,只是顯得有些不負責罷了。
其實,教師何嘗不想管教學生呢?但現實情況不允許,就像我的那位同事一樣,平常脾氣好的很,學生也經常跟他開玩笑,但在課上屢教不改,無奈之下推了學生一下,然後就半年工資沒了。
如果遇到脾氣好的家長,想讓孩子考到好成績,那就直接給教師說,孩子不學你就打,打到他願意學為止,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肯定會多照顧一些,他們的成績,很有可能比其他學生好。
但如果遇到脾氣不好的家長,恐怕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自己把孩子當成寶,溺愛還來不及,怎麼可能捨得動孩子一下呢?你就是個老師,為什麼要打我的孩子?不行!你要付出代價,這也是老師最頭疼的問題。
但老師不能不管,畢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學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般,教育部出臺此項規則,也是為教師和學生著想,初衷是好的,但現實情況卻大不相同,還需要任課教師靈活運用,不能過於死板,或許只有這樣,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大家怎麼看呢?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中小學生迎來一個壞消息,新政策實行後,教師卻面露難色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