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00後曾覺得孤獨 ,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每天超千萬未成年人賬號超時遊戲被守護平臺強制下線……對於這一代“互聯網原住民”的青少年來說,當互聯網已經像空氣和水一樣滲透在生活裡時候,如何幫助孩子們鑑別內容的優劣,更好地管理時間,規避風險?12月26日,由中國日報社指導,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公司在京共同舉辦的“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上,各界專家聯手發出《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發佈
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
據《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互聯網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青少年“數字原住民”的特徵愈發明顯。《倡議》提出:各方要重視網絡素養的家庭教育,提高家長參與網絡素養教育的積極性;強化教育系統的主陣地作用,推動網絡素養教育進入基礎教育體系;相關行業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承擔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網絡空間和健康網絡內容的社會責任;全社會應合力縮小數字鴻溝,以網絡素養教育帶動教育扶貧,縮小教育資源差距。
作為騰訊DN.A計劃發起人,騰訊公司副總裁姚曉光表示: “教育不是一場戰爭,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生長,自然的生長。學會善用網絡,對孩子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姚曉光回想自己的經歷,從17歲立志要做遊戲,當時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遊戲行業,他自己想要用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和風格來製作真正的中國式遊戲。現在,像《家國夢》《故宮:口袋工匠》《見》《長空暗影》等具有教育價值、社會公益屬性的遊戲,不僅向孩子們傳遞家國情懷等傳統文化,並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世界。
姚曉光
姚曉光表示,我們應該更加相信自己的孩子。就像一顆種子,從破土萌芽到參天大樹,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我們要做的,是儘可能保護他們的天性,引導他們在數字世界裡,藉助網絡,培養起通用的學習能力,比如好奇心、同理心,自控力、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審美思維等等,讓他們的理想、希望、意志能夠破繭而出。 ”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主題發言表示:“如何提升孩子的網絡素養,讓網絡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我認為,這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緊密聯動。”
老師家長都需增強“網絡素養”
此次疫情讓人們認識到,許多教師、家長對新技術掌握能力不足,影響了網絡教學效果,在線學習過程中,家庭矛盾也被放大。一方面青少年已成“網絡原住民”,他們對互聯網技術的掌控能力大大超越上一代;另一方面,調查顯示,相當多的學生表示從沒經過網絡教育,在網絡素養、交往規範等方面,存在嚴重缺位。
對許多成年人來說,“網絡素養”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放眼全球,網絡素養教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在英國,早在網絡普及之前,與網絡素養教育相近的媒介素養教育就已經得到關注。1988年,英國就已經發布了《教育改革法》,媒介素養教育也得以進入國家統一課程,將媒介素養教育引入語言文學的教學當中。如今,英國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已經相當成熟,涵蓋了從小學到大學教育體系的全過程,有完整的規範、資格審查和結果評估系統。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
朱永新表示,疫情推動了在線教育發展,但目前的教育還沒有發生結構性的改變,這應引起教育主管部門、教育研究者、教師、家長的高度重視,共同努力去突破瓶頸,打造真正的未來教育。
家庭溫暖的孩子不易沉迷網絡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表示,電影出現後,人們說電影把人帶壞了;電視出現後,人們又指責電視;網絡出現後,又紛紛指責網絡。他說:“家庭、學校、社會都需要形成一個共識。在網絡時代,青少年的媒介素養、網絡素養教育最核心是四個字賦權賦能,不能把網絡妖魔化。你首先承認他的權利,尊重他這個權利。”
孫雲曉特別欣賞北京師範大學的一個全國18萬中小學生大型家庭教育調查,調研發現中小學生內心最需要的是有溫暖的家;有溫暖的家,孩子就特別不容易網絡沉迷。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表示,通過大數據調研,發現親子關係每增加10%,孩子的校園歸屬感可以增加約8%,網絡成癮問題可以降低約7%。
“親子關係能夠有效降低孩子們的網絡成癮程度。”邊玉芳說,網絡是未來學習和生活必要的工具,網絡素養是未來孩子們最重要的素養之一。她希望能夠有更多款遊戲幫助孩子愛上學習並促進他們更好的成長。如能有一款遊戲讓孩子們愛上科技促發孩子創新的激情。希望家庭、學校、企業、媒體能夠一起引導孩子們正確認知和使用網絡。
“對青少年來講,最好的教育莫過於自我教育,要讓他們在實踐體驗過程中自己去認知和感受。” 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集團校長、PDC教育聯盟的倡導者與發起者馬駿說,呼家樓中心小學通過一個手遊為主題的項目,讓孩子們在項目過程中形成對遊戲的認知。
每天超千萬未成年人賬號超時遊戲被下線
2017年,騰訊成長守護平臺上線,同時還推出了遊戲內可以自動管理用戶的健康系統。這些產品一開始的目標很簡單,希望能協助家長,把“玩遊戲沒節制,花錢沒概念的孩子管起來。
如今,這個平臺上已經聚集了將近2700萬家庭用戶,每天有1049萬個未成年人賬號因超時被強制下線。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副總裁崔曉春表示,“在未成年保護體系逐步完善的過程裡,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一件事:遊戲約束和對孩子的教育溝通不是兩個孤立的命題,而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副總裁崔曉春)
2020年,騰訊成長守護平臺發起了一個“非標準化的用戶研究”,通過對15萬00後的用戶調研,發現孩子們最關心的問題始終是學習。他們平均每個人都有3-4個圈子,他們更願意為愛好埋單。調查還表明,89%的受訪00後網友表示自己偶爾或一直處於孤獨中,當遇到的問題時,他們總傾向於自己解決,不太依賴他人。而他們的苦惱也來源於不被家長理解。
為此,騰訊成長守護平臺今年發起了“未來教室”公益項目, 希望用前沿數字內容與技術教學,為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孩子帶去科技興趣課堂,還攜手鄧亞萍女士發起“家庭溝通計劃”,鼓勵家長與孩子敞開心扉,有效溝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曉風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近九成00後曾覺得孤獨,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在京發佈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