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美術課不僅是寫寫畫畫,掌握一項技能。2020年10月,國家出臺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新時代美育教育不僅僅需要學生能夠掌握一到兩門藝術特長,更需要培養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12月4日,《中學藝術教學與多學科融合及STEAM課程的實踐研究》市級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會在成都市實驗外國學校舉行,會上交流了美育教育的實外經驗,“實外從2004年就開始嘗試美術STEAM融合課程,以美術知識為載體,把美術與音樂、語文、地理、歷史、心理、體育等多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開展美術學科的綜合性學習,“通過藝術與多學科融合課程的學習,學生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定會使他們的一生積極向上,受益終身。”成都市實驗外國學學校藝術組負責人劉暢說。
美育 對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美育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必修課和“營養基”,肩負著培養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美育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功能是什麼?此前,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範迪安對《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進行了深入解讀。“美育不僅僅是上一點技能課、寫寫畫畫、吹拉彈唱,重要的是要對學生的思想素質、人文修養、審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養,它的功能是在素質、修養、能力、境界這些方面,它也要貫穿於我們講的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全面性。“
按照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要求,美育最核心的意義和價值是培養學生深層次的綜合素養,而這樣的一種審美和人文素養的塑造需要學生了解藝術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學生有體驗、欣賞美和藝術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能夠掌握一到兩項藝術的特長。
基於美育具有跨學科的性質,又有實踐性的特點。從2004年開始,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開啟了美術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早期實踐,比如我們早期進行的“月餅過度包裝背後的思考與探究”,“校藝術節雕塑、名畫真人秀COSPIAY表演”等藝術綜合探究活動。
“這兩個活動在當時的美術教學實踐探究中都是理念領先、超前的,學生們在活動中自主學習、探究月餅過度包裝背後的社會、人文、經濟問題;演繹畫中人物,更深入體會名畫、雕塑的內涵。”劉暢告訴記者。
月餅過度包裝背後的思考與探究
2011年校藝術節雕塑、名畫真人秀COSPIAY展演
如何將不同學科與美術產生關聯,如何將綜合實踐活動滲透到美術教學常態中?16年來,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通過美術STEAM(融合)課程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美術+音樂學科融合·
美術STEAM融合課程與音樂學科整合,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
● 藝術STEAM課《走進彝族》
學校美術、音樂藝術組根據學校年會主題“聚集核心素養,優化課程品質”,全藝術組老師齊心協力,通力合作,各自發揮所長,在兩個多月的時間中研究、探討、試講、打磨出了一堂美術、音樂兩位老師雙師同堂上的《走近彝族》STEAM展示課。
課程以彝族舞曲、彝族漆器為契合點將美術、音樂課整合為一堂藝術文化課題。把美術中的速寫、色彩、圖案、紋飾、構圖運用和彝族服裝設計,音樂中的舞曲的節奏、韻律、曲調結合為一個活動,學生在藝術教師的唱、彈、畫、舞的示範引領下,伴著祝酒歌,穿著自己設計的彝族圖案服飾師生共舞,全方位的走近彝族的生活、藝術和文化。
·美術+心理學科融合·
綜合實踐《我與壓力同行》
直升、中考給學生們帶來了沉重的學習壓力、心理壓力、精神壓力,對常見的考前心理壓力問題進行及時的疏導、開解非常有必要。學校心理組、藝術組三位老師共同為初三中考學生帶來了一堂“考前大型團體減壓心理輔導”課,創新進行學科融合綜合實踐“表達性藝術心理治療”主題活動——《與壓力同行》。活動讓學生通過舞動、繪畫和心理輔導活動暫時放下學習的壓力,放鬆心情,並通過自身體驗瞭解壓力釋放的途徑方式。音樂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舞動釋放”,美術老師帶領學生伴隨著鋼琴曲,用抽象的繪畫形式進行“繪畫減壓”,通過“表達性藝術治療”使學生產生的各種情緒得到宣洩;心理老師用冥想練習與心理團體輔導活動“無敵風火輪”讓學生帶著繪製的情緒畫紙集體行走,使學生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成功、失敗、團體合作、共贏、突破等各種啟示。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美術再次與心理學科融合,《口罩的表情設計》,特殊時期學生情緒情感的疏導,積極正能量的引導意義深遠。
·美術+語文學科融合·
美術STEAM融合課程與語文學科整合,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
文學、音樂和繪畫是藝術的不同形式表現。語文學科所選的文學作品對於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在美術教學中注意與語文學科的溝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鑑賞評價能力,而且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構圖立意的能力。
初中語文教材的詩詞如何更好理解,便於記憶?藝術組嘗試和語文老師合作“詩配畫”教學。“這種形象思維直觀感受、創作畫出詩意畫,不僅能加強對詩歌的深入理解和記憶,更培養了孩子們的造型能力和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劉暢解釋說。
音樂組組長龔良老師《唱苔》將中國古詩詞編曲,同學們朗朗上口
風吹紫荊樹...
寶劍鋒從磨礪出...
千山鳥飛絕...
·美術+歷史學科融合·
美術STEAM融合課程與歷史學科整合,提升學生的品行修養。
“曾聽來自美國鳳凰城康垂德友好學校交流的美術老師說:他們學校講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時,專門設置文藝復興周,通過語文、歷史、科學、音樂、美術老師同時分類講解,學生全方位深入、系統瞭解文藝復興時期方方面面的知識,極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綜合學習的興趣。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教材中不僅有對歷史上傑出的藝術家的評述,還有對很多藝術傑作的鑑賞性文字。如果學生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就會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促進他們藝術鑑賞能力的提高。《人被發現——文藝復興》這堂課,學生們在美術課堂跨越時空,融入到這樣的情節中演繹、體會、感悟作品、體驗審美價值,情境交融,記憶猶新,影響深遠。
·美術+體育學科融合·
美術STEAM課程與體育學科整合,提升學生協作、創新能力。
學校美術組每年10月以校運會為載體,把美術STEAM融合課程搬到運動場上,讓學生們學以致用。學生們分小組合作創意設計,製作出了一件件色彩鮮豔、造型別致、構思獨特的運動會宣傳品:海報、吉祥物、標誌、桌牌、請柬、班牌、隊旗、啦啦隊的宣傳標語等,這些作品在運動會這個特殊的課堂上閃亮登場,盡顯各班的風採,不僅為運動員加油、吶喊、助威,更烘託出了校運會如火如荼的氛圍,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實現了體育與藝術,科技與創新,趣味與競技的完美統一。
校運會上的宣傳品設計
·美術+創客設計融合·
美術活動課上,學生還嘗試標誌設計、家居設計、服裝設計、產品創意設計,他們腦洞大開,設計出了許許多多讓人感到驚喜的作品。
同學們設計的理想家居和寢室效果圖、紙模型
同學們設計的未來餐廳傳送裝置和可摺疊新型課桌
2020年疫情期間同學們設計的創意口罩
我的中國夢黏土、書法作品展
校藝術節“實外人、實外夢”——實外面孔波普頭像作品展
“確立以人為本、以多元化為主體的美育教育思想,通過創客、STEAM融合課程滲透到綜合學科中,讓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的思維流動起來,在多元文化及無限的空間中感悟美術的無窮魅力。”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校長王建偉說。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美術課融入音樂、語文、歷史、設計、心理、體育教學……美術融合課程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這個學校從2004年就開始了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