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高雅晶 記者 曹德偉)在同專業的一百多名學生中,一個排名第一,一個排名第三,四年間斬獲多項國家級賽事大獎,日前又均以4.18的高績點雙雙保研成功……在江蘇大學有這樣一對“學霸”情侶,高顏值、高智商,邊戀愛邊競賽,讓學弟學妹們羨慕不已。
“你優秀,我也不差”
這對情侶便是江蘇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2017級學生潘逸軒和姚瑤。在2017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113名學生中,兩人的綜合測評排名第一和第三,男生潘逸軒成功保研至東南大學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專業,女生姚瑤則保研至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兩人從大一開始相戀,一直是同學們眼中的“學霸”情侶。
兩人的緣分還要從大一的學生工作講起。“一開始因為不在一個班,所以並不認識他。是在共同加入院科協後,一起組織部門活動,一起去圖書館自習,我們才慢慢熟悉了彼此的。”姚瑤坦言,剛接觸就發現對方很優秀,工作中的那股自律、刻苦、愛鑽研的勁頭,特別讓人佩服。
心生敬佩的姚瑤,心底卻也是不服輸的。面對在大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中排名第一的潘逸軒,排名第十的姚瑤當即對他放了一句“狠話”,“你優秀,我也不差,一定能追上你!”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兩人笑成一團。“本只是想在成績上進行趕超,沒想到無意中竟一語雙關,最終走到了一起,看來還是我比較主動。”姚瑤笑呵呵地說。
談情說愛都充滿了“科研味”
大一因為新鮮加入大學生創新實驗室搞科研不稀奇,然而能夠幹得好、待得住,這樣的新生卻很少見。“他每天課後都直奔實驗室,晚上也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入學沒多久,姚瑤就從學長、學姐們的口中得知潘逸軒的“特別”。“他對科研的熱情感染了我。”姚瑤說。
在潘逸軒的帶領下,姚瑤也逐漸嘗試參與做科研、參加各類科技競賽。一起上課,一起實驗,一起比賽……就這樣,在圖書館上自習、在實驗室做科研佔據了兩人所有的課餘時間,但他們樂在其中。姚瑤說,“泡圖書館、待實驗室也算是一種特別的約會,對知識點的掌握、在科研上的進展同樣可以獲得等同於出去玩的快樂。”
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大學三年多的時間裡,兩人捧回了多個獎項。潘逸軒曾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作品競賽全國特等獎等3項國家級、3項省級、5項校級競賽獎項,獲得過校長獎學金、國家獎學金,獲評省三好學生、校百優青年、校三好學生標兵等。姚瑤則獲得過TI杯江蘇省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智能農業裝備創新大賽二等獎等1項國家級、3項省級、4項校級競賽獎項,多次獲校一等獎學金,獲評校三好學生等。
如果說起初潘逸軒是姚瑤的“航向標”,如今二人則互為良師、共同成長。“在實驗室一籌莫展時,是她提醒我冷靜分析問題;在圖書館複習變得浮躁時,是她的自律督促我潛心學習;在獲得獎項驕躁懈怠時,是她逆著眾人誇獎讓我沉下心來繼續努……”採訪中,潘逸軒還向記者展示了兩人的聊天記錄,滿屏討論的都是課程或科研問題。有溫和的探討,也有激烈的爭執,兩人的感情便是在無數次的思想碰撞中持續升溫。
志同道合獲老師點贊
成為本專業學習上的佼佼者、雙雙成功保研,這些都並非偶然,過程當然也是辛苦的。保研路上,網申、參加夏令營、獲得推免資格、參加預報名複試、聯繫導師……一關關,一輪輪,都充滿了挑戰。“生活不會無端厚待誰,我們都一樣,只是為了自己的選擇,在默默地咬牙堅持。”一路走來,兩人都不禁為過去全力以赴的自己點贊。
“潘逸軒和姚瑤,他們在學習和競賽上都很優秀。志同道合的他們,必定擁有相同的愛情觀、價值觀,這對他們未來的人生也是再好不過的。”兩人所在的實驗室指導教師秦雲也忍不住稱讚道。
事實上,最初兩人也想去同一所學校讀研。他們曾同時收穫中南大學的擬錄取資格,但在深思熟慮後,兩人決定放棄這個機會。“我們都覺得,還是要堅持初心,不留遺憾地朝著自己最初的夢想去努力。”
還有半年,這對“學霸”情侶就將奔赴兩地求學。當下他們已經馬不停蹄地為研究生課程做起了準備。不同的是,除了看文獻、上網課,兩人從前被排得滿滿當當的日程,也開始安排起了打羽毛球、檯球和周邊遊等休閒娛樂項目。
“我們一起相伴完成了許多事情,渡過了很多難關,也共同收穫了一些成果。未來幾年的異地戀,我們毫無畏懼。對我們而言,換一個地方共同進步,只為日後更好地相聚。”對於即將面臨的異地生活,兩人篤定地說。
受訪者供圖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慕了!學霸情侶雙雙保研,談情說愛都充滿“科研味”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