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蔬果成熟。幾天前,好朋友彩麗又來信息了:吳霜,快來我的果園吧,蘋果熟了,紅果到處都是啊,都下枝兒了,堆得哪兒都是呢,再不拿會壞的啊!
彩麗的果園我們是經常去的,那真是個好地方,春夏秋三個季節舒服極了,一片片的果蔬,大片的桃林和蘋果林,還有柿子樹、紅果樹、櫻桃樹、葡萄架。更有片片的菜畦,什麼菜都有。不同的季節,果園的主人彩麗會給朋友們發出召喚,朋友們都會從四方各處驅車來到昌平崔村的果園。彩麗的長桌子上,永遠都是最新鮮的剛從地裡摘下來的蔬菜。彩麗喜歡燒菜,而且動作麻利,噼裡啪啦眨眼間就弄得一桌菜,朋友們圍坐桌邊,歡聲笑語,那真是一幅美好的圖畫。
不過在這些果子中,有一種不是很討我喜歡,就是紅果。每次彩麗跟我說,紅果都熟了,可以採摘了,周邊的朋友紛紛踴躍響應。看著那些矮樹上累累的果實,紅彤彤,圓圓胖胖,敦敦實實,掛在樹枝上像一個個小燈籠。但是對我來說,這果子卻並不好吃,口感上又沒什麼水分,麵糊糊的,且果肉很薄,一不小心就咬到裡面的果核了,要是再硌到牙齒真是不受用。因此吃紅果總要小心翼翼不敢張嘴,最主要的是這東西並不甜,基本上就是個“酸物”,要知道我可是最不喜歡吃酸。每當我看到其他朋友摘下果子放在嘴裡直接就啃的樣子,我口中竟會不由自主地冒出酸水來,只好離那上面帶著麻點的果子越來越遠。
彩麗知道我不很喜歡紅果,總會想辦法為那果子正名。她製作了紅果醬裝在瓶子裡送給我,告訴我那是用蜂蜜熬製的,沒有放防腐劑,要趕緊吃。大多時我會拿回家,打開瓶蓋,用小勺舀出來嘗一嘗,總覺得滿口都是酸的感覺,然後就放到冰箱裡了。我會忘了它,下次再拿出來的時候,有的甚至已經生出黴點兒來了。我知道這是不禮貌的,人家的勞動果實竟然被我如此不重視不尊重地對待,心中自責。
今年的新紅果又下來了。彩麗又一次發出了邀請,我們便又來到了果園。然而這一次與往年有了不同。
事情得從我樓下的鄰居美麗送了我一瓶她自己製作的紅果醬說起。美麗說,她熬了很多紅果醬,送我嚐嚐。她說這個醬糖放得不多,因為她的血糖偏高,不能吃很多糖,如果我覺得不夠甜就加些蜂蜜或者白糖,口感就會好了。我拿回這一小瓶果醬,加些蜂蜜嚐了嚐,果然挺好吃。但是缺了點什麼,想了半天知道了,是品相。那瓶稀薄的顏色暗淡的果醬,不太容易引起食慾,那與其說是果醬,更像是一種湯水。如果按色、香、味來品評,只有味還勉強過關,其他就談不上了。
忽然間想起了小時候,我的姥姥給我做過的那碗紅果酪。對呀,我怎麼給忘了,姥姥做的紅果酪才是正宗的美味呢!
我從來都不會忌諱提到我的姥爺和姥姥,他們曾經是街頭販賣甜食的小販。是的,我的著名的藝術家媽媽就是出身在那樣一個家庭裡,媽媽曾多次講到姥爺的炒紅果當年是天津街頭許多人爭搶的美食。而後來,年長的他們已經很少製作那些甜食了。作為孫輩,我只嘗過一次姥姥親手做的紅果酪。那還是在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姥姥有次來家時拎了一個提兜,興致很高地走進廚房。大概半小時以後,她端了一個小碗出來,裡面是亮晶晶、濃稠稠的有醬有塊的紅果酪。只記得我吃得鼻子尖直冒汗,因為那甜口味中的一點酸,到現在都覺得口有餘味。
於是,我決定了,去彩麗那兒取一些剛下枝的紅果,仿照姥姥的做法制作一回地道的紅果酪!我專門在網上買了一個去果核的工具,把紅果去核切成三瓣,放在鐵鍋裡小火幹炒,等果子出了水,放冰糖,再炒一會兒再放冰糖,怕乾鍋,加一點水,再放冰糖,冰糖一點點融化,動作不可過猛,不能讓紅果的小塊兒完全化掉,要保持住形狀。最後出鍋前我又倒入一大勺蜂蜜,關火、降溫、盛碗。等到溫度變涼,嚐了一口。哇!真想不到,我第一次炒出的紅果酪,竟然完美達標。
保持果塊成型,是為了最優的口感;冰糖,是使果酪泛出光亮的關鍵;蜂蜜,是增加甜感並使果酪更具健康品質;中間摻一點水,是為了讓它的品相不稠不稀。
從此以後,紅果,這個具有豐富維生素的小傢伙,變成了我喜歡的果實,再不反感它,再不嫌棄它。朋友到來,我會端出一碗紅亮亮、甜酸酸、讓你滿口生津的紅果酪,讓你樂不思蜀。(吳霜)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晨讀|吳霜:我的紅果酪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