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啦滋啦的起鍋聲,混合著食物的香氣從廚房傳來,懶懶伸個腰,準備起床。這些天,你是否也是如此度過?等逐漸洗去他鄉的疲憊,回到家中的我們也總算吃盡了久違的家鄉味道。到了大年初四,春節假期也已過半。飽嘗美食的你是否也想著要為家人露上一手?日本著名漫畫家柴門文的這本《柴門文的飯桌》一定能為你帶來靈感。在這本煙火氣的小書裡,柴門文不僅記錄了各種美味營養的家常菜譜,還寫下了關於食物與餐桌的私人回憶。下文經出版社授權,摘編自《柴門文的飯桌:暖暖家常菜》。
《柴門文的飯桌:暖暖家鄉菜》,[日]柴門文著,星野空譯,啟真館 | 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年12月。
原文作者 | [日]柴門文
摘編 | 青青子
正月裡,被年糕噎到的人總是很多
在我生長的四國德島,做雜煮時用的是圓的年糕和白味噌。
年糕不能烤,而是要煮。對我來說,雜煮就是蘿蔔、胡蘿蔔在甜甜的味噌湯裡和年糕一起變得軟軟的食物。
然而,結婚後的第一個正月,丈夫卻對著我做的雜煮驚呼:“這、這是什麼?年糕軟趴趴的!”
年糕就該是軟趴趴的。“放了年糕軟趴趴的,這麼便宜,真不好意思”——上一代的林家三平老師(林家三平是日本傳統藝能落語其中一個流派的傳承人名號,此處指當時繼承此名號的藝人。這句話出自林家三平在昭和時代出演的一則電視廣告,因幽默和朗朗上口而廣為流傳)不也這麼說過嗎?(或許讀者會看不懂,這麼古老,真不好意思。)
“那麼,什麼樣的年糕才算好?”
“方方的,有點焦的。”
“難以置信,竟然用烤過的年糕做雜煮。”
在四國生長了18年的人就會持有這種看法。
我咄咄逼人地問丈夫:“那麼,山口縣(丈夫的故鄉)的雜煮是怎麼做的?”於是丈夫去廚房做了他說的雜煮。
“怎麼樣?”
丈夫很得意,這似乎是他頗為自得的一道菜。
然而這並不能輕易化解我18年來被“洗腦”後的觀念:“好吃是好吃,但這不是雜煮。”
所以一直到孩子出生,我家正月時都會做兩種雜煮。
“黏糊糊的年糕不好吃。”
等孩子這麼說了以後,我的圓年糕白味噌湯雜煮才終於消失。還有一個重大的理由是,白味噌不好處理。
除了正月做雜煮,我沒有其他機會用白味噌。正月被開封的白味噌袋會在冷藏室裡一直待到迎來除夕。
我家以前住著兩代人。雖然丈夫的雙親平時用自己的廚房,但正月的時候會和我們一起吃雜煮。當然是用烤過的方年糕和高湯做的山口縣雜煮。畢竟除了我以外全體都是山口縣人和其子孫。
尤其是公公,因為年事已高,所以在吃雜煮裡的年糕時,全體家人都會提醒他。
“爺爺,年糕要嚼細了再咽。”
“爺爺,別讓年糕噎到喉嚨。”
孩子們都提心吊膽停下筷子,注視著爺爺的年糕。
為什麼新年的新聞裡會播報被年糕噎到的人數?就算不是正月,也有許多人被年糕噎到吧。那個被播報的數字總是會給正月的餐桌帶來恐怖與緊張的氣氛。
過了正月,當我嫌做早餐麻煩時,就經常把多出來的年糕烤一烤做成磯邊卷給孩子們吃。做法是把在烤箱裡烤過的年糕淋上醬油,再包上海苔就好,很簡單。簡單卻好吃,還會很耐餓,所以得到了孩子們的好評。
不過,看到兒子睡眼惺忪地猛吃年糕,我也會提心吊膽。
“把年糕嚼細了再嚥下去,別讓年糕噎到喉嚨。”
“既然你這麼擔心,就別偷懶,好好做早飯啊。”
您說得對。
我小時候會在剛搗好的柔軟的圓年糕上撒滿細砂糖當零食。雖然很簡單,但也確實好吃。
用煮烏冬面的小土鍋做鍋料理
冬天就要吃鍋料理。
鍋料理既能暖和身子,又能快速做好,收拾起來也很簡單。而且不但能吃飽,卡路裡還低。我甚至覺得冬天可以每天都吃鍋料理。
我的首選第一鍋就是這道簡單的水菜豬肉鍋(水菜,學名日本蕪菁,別稱水菜、京菜。一種細長的十字花科綠葉菜,口感清脆,沒有特殊味道,不論是和肉類還是和其他蔬菜都很搭配)。我覺得配菜很多的什錦鍋會使味道分散,還是集中於作為主角的肉或魚會比較好吃。
所以排名第二的是銀鱈魚鍋,排名第三的則是蘿蔔胡蘿蔔雞肉鍋。
大約在20多年前,我曾經因為家附近開了力士鍋店而和家人一起去吃。其實在那之前我從沒吃過力士鍋,還是小學生的兩個孩子當然也沒有體驗過。
“鏘口!”
他們因為這個單詞可愛的發音而滿心雀躍地先開了這家店的幕簾。
不過端上桌的力士鍋裡卻是大量白菜和切成四塊的豬肉。而且,或許是因為房間設計也取自相撲部屋的規矩,我們直接被安排做在了地板上以至於腿很疼。自那以後我們再也沒去過那家店,甚至對力士鍋都敬而遠之。
另外,說到國務料理我還會想到帶著製作公司的助理去某著名雞肉鍋料理店開忘年會時的事。那家老牌店的雞湯被認為是絕品。
和安排客人坐在地板上的那家店不一樣,在高級雞肉鍋店裡,我們被帶到了店內身處的和氏房間,而且還有專門的女接待——仲居伺候用餐。
味道確實很棒。不過在所謂的高級店裡,顧客不能隨便把筷子插進鍋裡咕嚕咕嚕地攪拌,也不能把肌肉從鍋底翻出來。
仲居會一片一片地把肉放進客人的碗裡。客人也都沉默地吃著。
明明是和年輕助理們開忘年會,但別說其樂融融了,房間裡根本就充滿緊張感。
而且一個助理還說:“這湯和札幌一番鹽味拉麵的味道很像。”
這使得心比天高的仲居心情變得很糟糕。
果然鍋料理還是要在家裡吃。
在寒冷的冬夜終於回到家中,等待自己的是溫暖的鍋料理——我一直相信這才是所謂的家裡的餐桌。
日本電影《小森林》劇照。
但我家的孩子們不喜歡鍋料理。
“又是鍋料理?”
他們會一臉失望,兒子更是發表了宣言:“我不吃除了壽喜鍋、泡菜鍋和涮涮鍋之外的鍋。”
隨著他們的學年逐漸升高,孩子們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晚。一家人圍坐在鍋料理旁的場景不再出現在家裡。但這麼一來,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一個人享用自己最喜歡的鍋料理了。
一個人吃鍋料理時,我會用煮烏冬面的小土鍋做。用桌用燃氣爐加熱土鍋後獨自大快朵頤,這樣的用餐同樣有著充實感。
把香腸以及肉丸子加入一人鍋剩下的高湯裡,然後重新加熱,就成了味道考究的湯。我把這鍋湯端給晚歸的兒子喝,他完全沒發現這是他厭惡的鍋料理的剩菜,還會在喝完湯後表示:“今天的湯真好喝。”
為什麼漫畫裡的食物總是看起來特別好吃?
你基本可以認為有七成的小孩子會被料理的外觀騙到。
這道油豆腐福袋是為了讓幼年時胃口很小的女兒肯動筷子而反覆摸索後總結出的料理。
或許是因為福袋的形狀很好玩,只要給她吃,她就會吃。
現在已經長大成人的女兒無法相信自己在三四歲時真的胃口很小,可以連續三天只吃泡飯和花椰菜。而我自己因為人生裡從未體驗過胃口小這種事,當時非常擔心。
於是炸雞一定會做成鬱金香的形狀。大概是因為這樣看起來比較好吃,女兒吃的量會比直接切塊炸好的多不少。看起來,形狀像是連著骨頭的肉特別能打動孩子的心。雖然已經是很老的故事,但我覺得在日本應該有許多小孩都很憧憬漫畫《山林小獵人》裡的原始人所持的連著骨頭的猛獁肉。
話雖這麼說,但漫畫裡出現的肉始終是漫畫裡的。如果不把一根大腿骨嘎嘣拗斷,再插上肉塊,就沒法重現《山林小獵人》裡的模樣。不過,某一天我卻終於在超市裡找到了類似的食物,名曰燒烤用香腸——在法蘭克福香腸的末端插著一根骨頭的那種,一眼看起來就像是漫畫裡的。我買回家用平底鍋煎過後,得到了孩子們的十分好評。
“和漫畫裡經常出現的肉長得一樣!”
孩子們歡天喜地地吃了兩三根。明明味道就是法蘭克福香腸。
“這菜對身體很有好處,你吃慣了就會覺得好吃的。”
這話父母就是磨破嘴皮也無濟於事。比起這種苦口婆心的話語,還是漫畫以及電視廣告對孩子們有著壓倒性的影響力。
兒子非常討厭蔬菜,生的蔬菜更是完全不行。他還不喜歡蛋黃醬,所以也不吃沙拉。一直到這孩子3歲,我都為他傷透了腦筋。
然而,在看到動畫《龍貓》裡主人公皋月和小梅摘下田裡的黃瓜直接咔哧咔哧地吃將起來的場景後,他卻立刻表示:“我也想吃。”然後,他也確實和動畫裡的場景一樣,咔哧咔哧地吃了生黃瓜。
動畫片《龍貓》劇照。
偉大的宮崎駿導演!別說是拿到奧斯卡獎了,他還糾正了我家孩子的偏食習慣。《山林小獵人》裡的肉,《龍貓》裡的黃瓜——在漫畫和動畫裡有許多看起來很好吃的東西,如果利用這些,就可以讓孩子們的偏食習慣得到很大的改善。
其實我也想當憧憬《阿鬆》裡豆丁太的關東煮。女兒看到《筋肉人》以後就想吃牛肉蓋飯。
有一天兒子說“我也想吃咕嚕肉。”
我一直認為討厭算東西的兒子不會吃咕嚕肉,所以在那天之前我從來沒有做給他吃過。恐怕他是從某本漫畫或是遊戲裡才知道了“咕嚕肉”這個菜吧。
於是我立刻做給他吃,兒子吃了一口後說:“哎,這個······”然後就剩著不吃了。自那以後,他再也沒要我做過咕嚕肉。話說回來,他是看了哪本漫畫呢?
原文作者 | [日]柴門文
摘編 | 青青子
編輯 | 王青
導語部分校對 | 趙琳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正月裡,被年糕噎到的人總是很多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