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被診斷“活不過4歲”,但她已與世界較量20年還出了詩集

文化 北京日報客戶端

“冰凍”在床的包珍妮

我不能因為難過就不要我的人生

一個基因的錯位,改寫了她人生的劇本。

1歲被確診為脊髓型肌萎縮症的溫州女孩包珍妮,曾被醫生判斷“活不過4歲”,而今年已經是她和世界較量的第20個年頭。

“我所有不普通的經歷,都只是為了能夠過上普通的人生。”包珍妮說。

被“冰凍”在不到兩平米的床上,她憑藉唯一能動的右手大拇指,用文字向世界發出呼喊——

如果你的人生結局已經註定,你還會努力生活嗎?包珍妮的回答是:“我會更加努力地生活下去。”

人生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只能以側躺的姿態示人,但這卻成為她生命的“正面”。

生命中唯一能夠站立的照片

窗外麻雀喳喳叫

河上小橋 楊柳輕輕搖

稚嫩孩童開懷笑

想要吃水餃想要吃元宵

奶奶做的菜有種懷念的味道

在田園裡奔跑

無拘無束多逍遙

——《故鄉遊》包珍妮

包珍妮身穿淺藍色毛衣,頭上扎兩個麻花辮兒,髮尾用格紋蝴蝶結紮著,甚至讓媽媽給她塗上了亮紅色口紅。她蜷縮地側躺在靠窗的窄床上,耳朵裡有一副連線耳機,右手大拇指在一個手機一樣的虛擬鼠標上滑動,通過眼球控制的電腦屏幕流暢地變換操作界面。

2017年,上海一個漸凍症關愛中心送給她一臺眼控的電腦,自那以後,這就成為了包珍妮每天的狀態:躺在床上,靠一根手指鏈接世界,從早到晚。聽歌、寫作、看電子書、畫畫、上網課,有時候還會玩電腦遊戲,在線上和朋友一起“狼人殺”。身體狀態好的時候,她會跟著音樂低聲哼唱。她最愛聽周傑倫的歌。

家裡的客廳沒有電視和沙發,有的是依牆堆放的成箱醫用耗材:成人紙尿褲、吸痰管、吸痰器、站立架、康復器械、生理鹽水注射液。消耗量最大的是吸痰管,一天要用30到40根。一臺呼吸機24小時不間斷工作,還有兩臺發電器和三臺製氧機備用。

身體長期保持同一姿勢會痛,一天之中父母會幫她翻兩次身,翻身時要格外小心,因為很容易骨折,那樣就會造成更大的麻煩。

躺久了,包珍妮會浮想聯翩,也會陷入回憶。她想到小時候,吃到好吃的東西是最快樂的。家住溫州海邊,媽媽做的海鮮最好吃。她想到小學的教室和課堂,優秀的珍妮拿回了許多獎狀。她想到過年在外婆家,一家人能在一起團聚,那時候她還能坐起來,還能坐著輪椅看看外面的世界。

她寫了一首《故鄉遊》,被用作歌詞,由歌手毛不易唱成了歌謠。

她想到那張照片,那是她剛滿一週歲時被爸爸抱著的樣子。那時的小珍妮,搖搖晃晃地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卻也是唯一的一步。那是她生命中唯一一張能夠站立的照片。

別人關掉的是電影,但這就是她的人生

她開始變得沉默

漸漸地,也不愛笑了

有時望著窗臺發呆

一望就是一整天

她是一面牆壁,一座鐘

她是一株盆栽,一張床簾

她是一截熄滅的蠟燭,和照片

她只是,她只是一份思念

——《她只是》包珍妮

小珍妮週歲過後,爸爸包宗鋒發現她還不會走路,站也站不住,老是要家長抱。帶去醫院檢查,針扎到肌肉裡,確診了脊髓型肌肉萎縮症(SMA)。再去大城市大醫院一次次確認,醫生都是相同的答覆。因為身體像海綿一樣無力,這種病的患者被稱為“海綿寶貝”。

2003年,兩歲的珍妮因為肺部嚴重感染,第一次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這次生病讓她的下肢完全失去了運動能力。

珍妮非常喜歡上學。小學六年,她坐在輪椅上讀書,成績名列前茅。這期間,包宗鋒和妻子依靠只有兩張理髮椅的理髮店維持生計。

2013年4月,即將小學畢業的珍妮連續兩次被送進重症監護室,上肢也喪失了運動能力,再也無法拿筆。夫妻倆只能放棄工作,全力照料孩子。

包珍妮說自己“是個麻煩的成年人”。她清醒地感受著自己的身體如何一步步惡化:每天醒來都感覺自己的手指又僵了一點,冬天更加明顯,身體會更有負擔,更容易疲憊。她說那種感覺就像是你要去夠一個遠處的東西,但你的身體被綁在了床上,怎樣也夠不到。

被診斷“活不過4歲”,但她已與世界較量20年還出了詩集

包珍妮每天的姿勢就是這樣側身躺著,操作電腦,朝向窗外。鄭夢雨攝

“怪物一直瘋狂地朝我撲來,一種莫大的委屈感將我淹沒。為什麼,為什麼我只能一個人和這些東西纏鬥不休?”在微博裡,包珍妮無助地傾訴。

被困在床上的包珍妮,看了一部日本電影《一公升的眼淚》。電影講述了女主角木藤亞也罹患罕見病後,通過寫作勇敢生存至生命機能停止,感動日本並降低國民自殺率的故事。

電影內外,女主人公與珍妮的人生形成了一種互文。她曾把這部電影推薦給許多朋友,很多人說“看得太壓抑”,中途就關掉了。別人關掉的是電影,但這就是她的人生,她不能“關掉”。然而,掙扎、對抗是無力的,她只能讓自己平靜,“我不能因為難過就不要我的人生”。

她學習著和自己的情緒對話。她把負面情緒當成一個人,反覆對他說,“這是疾病給你的挫折,其實你都可以做到的,只是你需要休息。要不我來給你唱一首歌?”

“我不想死,也不想活,我只是不想輸。”這股“不服輸”的勁頭讓她撐了下去。2014年,包珍妮用手指在手機備忘錄裡寫好了一封遺書,“我的骨灰就一半埋樹底,一半帶著去旅行吧。”她還寫信勸解曾經想要輕生的父親,“像我這樣都能有勇氣面對生活,你是我的爸爸,你要比我更勇敢才對。”

2014年8月18日,包珍妮呼吸衰竭,第四次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那時她的肺部功能已經完全喪失,不能講話。氣管被切開,搶救,上呼吸機,一個月之後,終於又能開口說話。

看到女兒受苦,包宗鋒窩心地痛。他問珍妮:“爸爸媽媽一次次把你救回來,你會不會覺得是一種折磨?”珍妮說:“不會,我就想活下去,就想看到新一天的太陽。”

那次手術後,包宗鋒對著珍妮錄下視頻,重新練習說話的珍妮眼睛對著鏡頭說,“媽媽,我愛你。”爸爸拿著相機,口中念著“把我落下了?”珍妮笑了笑,輕聲說道,“老爸,我也愛你。”

最殘忍和唯一仁慈的地方

“我想做個詩人

做一個隨心所欲的詩人

盡寫些奇怪的詩

對於旁人的評價不聞不問”

——《做個詩人》包珍妮

2012年到2015年是包家最艱難的時候。最困難時家裡一分錢都沒有,孩子生病都不敢去醫院,只能在衛生院打點滴。即便如此,包宗鋒東拼西湊加賒賬,花8萬元購置了一臺呼吸機。

戴上呼吸機之後,珍妮的情況穩定下來,從30多斤長到現在的60斤。

她依然擁有可以清醒思考的頭腦。這個疾病最殘忍,也唯一仁慈的地方是,她還可以思考,可以交流。

憑藉僅能活動的右手大拇指,在眼控儀的配合下,她完成了百餘首詩和幾十首歌詞。在網上,她通過一個叫做“孤獨的閱讀者”的平臺,學習哲學、美學、人文課程。令人驚訝的是,她還自學了英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能夠自主閱讀外文原著。事實上,在有能力的大多數時間,她都用來學習。對她而言,學習是消除孤獨感最好的辦法。

2021年2月23日拍攝的包珍妮家中一角。鄭夢雨攝

她寫下的第一首詩,叫做《做個詩人》。“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座島嶼,交流是讓內心的孤島連接的手段。”雖然不能動,但她擁有詩歌、寫作、音樂和眼神,以及想象力。在這些時刻,她的情緒有了可以存放的地方,靈魂終於擺脫了那副沉重而無用的軀殼,向著更加自由的遠方飛去。

寫作,成為她單調生活裡一抹鮮豔的色彩。11歲時,包珍妮在病友的鼓勵下第一次將作品投稿,一篇《生命的色彩》為她帶來了800元的稿費。拿到錢時,她對父親說:“爸爸,我還有用,雖然躺在這裡,我還能賺錢,你們放心吧!”

2018年,她的詩歌作品集《予生》出版。裡面有無奈、頹喪,也有向死而生、平靜長出的溫柔和堅韌。

“詩歌是人生的書籤,我寫一首詩,人生就在這地方落下一個節點。”包珍妮說。

她期待著有一天能夠和歌手華晨宇合作——那是陪伴她度過艱難的力量,歌曲中的喧噪總能讓她得到發洩和釋放。

一位網友將華晨宇的照片和包珍妮的歌詞製作在一張圖裡,名字叫《與這世界有關》。她相信,正是因為人和人的生命交織在一起,才有了這個世界。

“我是草,他們就是接住我的人”

原來小草從來不孤單

風把它吹向朋友懷抱

從春到夏 從秋到冬

不曾被命運擊倒

即使無法和雲相擁

也望著同一片天空

——《草》包珍妮

《草》這首歌,登上了央視的舞臺。這是包珍妮的獨白,也是她對朋友和愛的表達。

“我常覺得自己就如這草一般,沉默地經受著一切溫暖與摧殘。若我敗於野火的炙熱,我將被燃燒至毀;若我撐了下來,它便會支撐我在寒冷刺骨的凜冬裡繼續生存下去。風就像命運,如果有一天,它不小心吹倒了我弱小的身軀,沒關係,我會倒在朋友早已伸手試圖接住我的懷抱中,因為,我的身後還有一整片由無數渺小組成的遼闊草原。”

通過網絡,包珍妮和一些病友、網課同學成為了好朋友,他們建立了深刻的連結,那些自己排解不掉的心事、沒辦法和家人分享的情緒,她能在朋友那裡找到出口。也有很多網絡上互不相識的人,用自己的方式為她提供了物質上的幫助。

“我是草,他們就是接住我的人。”包珍妮相信,這個世界最可愛的地方是人和人之間擁有愛。比起更宏大的生死問題,她更害怕一些“小事”,例如擔心自己的樣子會嚇到別人,怕朋友會不喜歡自己。

曾直面死亡,包珍妮對遙遠的命題有過深入的思考。她認為愛不是持久的,愛是一瞬間的,而持久的愛是一個又一個瞬間組成的。“所以更加感謝看到我的缺陷,卻依然願意長久愛我的人。”包珍妮說。

被診斷“活不過4歲”,但她已與世界較量20年還出了詩集

2021年2月23日,包珍妮的媽媽為她梳頭髮。鄭夢雨攝

這世上存在著這樣一群人,他們的生命比常人更加短暫,更為渺小,但渺小並不意味著沒有力量。

疾病把她困在了冬天,她的身體被冰凍住,無法動彈。

但正如“春風吹又生”的小草,遇到溫暖,她就會活過來。

她甚至想好了,未來,她的葬禮上要播放張國榮的《春夏秋冬》。她喜歡那句歌詞,“能同途偶遇在這星球上,燃亮飄渺人生,我多麼夠運。”

包珍妮夢想過,未來的這個世界,是一個更加平等的地方:在那裡,沒有世俗對殘障人士的歧視,也沒有性別、種族和人與自然的不對等,情緒、偏見都能被紓解,甚至消除。

2020年1月,18週歲的包珍妮在微博上寫下這樣一段話——

“我被困在殘酷的寒冬裡十八年,也被愛與溫暖拯救了十八年。我知道,這樣的草不止我一棵,這樣的愛與溫暖,也不會停留在這一刻。

我不再談論永遠,此時此刻我看見了什麼,我就是什麼。

我看見草,看見野火,看見春天。”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 鄭夢雨、魏董華等

編輯:楊萌

流程編輯 邰紹峰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被診斷“活不過4歲”,但她已與世界較量20年還出了詩集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