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文化 熊太行

今天正月十五,正經的中國情人節。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對,不是七夕,七夕是乞巧節,是手工耿的節日。

元宵節,也就是上元節的主要娛樂活動,就是官府、大戶組織的觀燈活動。

這種娛樂活動很花錢也很難得,而且過了十五,天氣暖和,大家就要開始耕種勞動了,這算是假日的一個尾巴,所以家長也會允許未嫁人的姑娘出門遊玩,這時候的青年男子,就會跑到街上,看看自己喜歡的人有沒有出來。

那天有朋友問我,說男生愛認乾妹妹正常嗎?

先給結論:沒事主動認妹妹,非奸即盜。

然後給大家拆解一個認妹妹認出人命的惡男人故事,這個故事是《警世通言》裡的《王嬌鸞百年長恨》。

二小姐

明英宗天順年間有個臨安衛指揮使名叫王忠,臨安就是杭州,衛指揮使,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省軍區司令,副省級幹部。

王忠有三個孩子,大兒子王彪,在軍中服役,小女兒王嬌鳳,從小養在外婆家,雖然才十六歲,但是和表兄訂了親,就是這個二女兒王嬌鸞,讀了經史詩書,是個有才有貌的女孩子。

王嬌鸞負責爸爸的來往書信,就像唐伯虎化身華安去給華學士代寫書信一樣,雖然十八歲了,爸爸卻不捨得把她嫁出去,所以她還在家中。

廣西有少數民族叛亂,朝廷調王大人的兵去剿,誤了集結日期,把他貶官到了河南南陽當千戶(五品官)。

脫離了繁華的杭州,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河南,王嬌鸞就有點鬱鬱寡歡,每天就是兩個伴兒,一個是丫鬟明霞,一個是繼母的姐姐曹姨(嫁給了姓曹的人家,守寡之後生活困難,就被妹妹接過來陪伴女兒了)。

古代的姑娘也有健身器械,一個是風箏,一個是鞦韆,王嬌鸞是武將的女兒,身體還是挺不錯的,漂亮姑娘打鞦韆的時候,那就是一景。

蘇東坡有一首《蝶戀花》 ,說的就是路人聽見鞦韆聲的感受: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王嬌鸞在盪鞦韆——

正在鬧熱之際,忽見牆缺處有一美少年,紫衣唐巾,舒頭觀看,連聲喝採。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唐巾大概長這樣,因為有點像唐朝皇帝的帽子得名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就像唐太宗的帽子

慌得嬌鸞滿臉通紅,推著曹姨的背,急回香房,侍女也進去了。生見園中無人,逾牆而入,鞦韆架子尚在,餘香彷彿。

這就挺變態的,那隻是個健身器材,一定是手汗淋淋,文化人的品味,有時候就是沒法理解。

正在凝思,忽見草中一物,拾起看時,乃三尺線繡香羅帕也。

這不是讀書人乾的事兒,翻牆進來,其實就已經越禮了,還要拿走人家的東西,這叫盜竊。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年輕人多看看羅翔老師,管住自己的手

大家開始談戀愛的時候,也可以注意一下對方的處事方式,有的人是恨不得把自己有的幸福、幸運、財富分享給對方的;也有的人,是跟對方要錢、要物、要性的。

一會兒,侍女明霞出來找羅帕。

“小娘子,羅帕已入人手,何處尋覓?”

這話說得就不像好人。

正經人肯定是說:“您是找手帕嗎?我撿到了,但是我想請您給小姐帶封信,您看行不行?”

侍兒抬頭見是秀才,便上前萬福道:“相公想已檢得,乞即見還,感德不盡!”

你看,人家王家雖然是武夫,但家裡丫鬟都懂禮貌,這書生的書,也不知道讀到哪裡去了。

那生道:“此羅帕是何人之物?”

侍兒道:“是小姐的。”

那生道:“既是小姐的東西,還得小姐來討,方才還他。”

侍兒道:“相公府居何處?”

那生道:“小生姓周名廷章,蘇州府吳江縣人。父親為本學司教,隨任在此,與尊府只一牆之隔。”

周生也是南方人,蘇州來的,爸爸來這裡做官,說是“本學司教”,河南南陽是州治所在,後面他爸升了縣令,應該是縣學教諭而不是府學訓導。

侍兒道:“貴公子又是近鄰,失瞻了。妾當稟知小姐,奉命相求。”

廷章道:“敢聞小姐及小娘子大名?”

侍兒道:“小姐名嬌鸞,主人之愛女。妾乃貼身侍婢明霞也。”

廷章道:“小生有小詩一章,相煩致於小姐,即以羅帕奉還。”

書生這種物種,就是欺負講理懂禮的人。

明霞要是有點武家氣概,直接說讓大少爺去揍周公子,就沒這種亂七八糟的後續了。

廷章去不多時,攜詩而至。桃花箋疊成方勝。

明霞接詩在手,問:“羅帕何在?”

廷章笑道:“羅帕乃至寶,得之非易,豈可輕還?小娘子且將此詩送與小姐看了,待小姐迴音,小生方可奉璧。”

鞦韆都要聞的傢夥,這羅帕還不得放在枕頭邊嗅一晚上?

詩為媒

王嬌鸞這邊回去,也是小鹿亂撞。

口中不語,心下躊躇道:“好個俊俏郎君!若嫁得此人,也不枉聰明一世。”

動了這個心思之後,看什麼都覺得他有道理。

明霞將桃花箋遞與小姐。嬌鸞見了這方勝,已有三分之喜,拆開看時,乃七言絕句一首:

帕出佳人分外香,天公教付有情郎。殷勤寄取相思句,擬作紅絲入洞房。

這首詩嘛……真不怎麼樣……

別苛求了,要知道三言二拍收錄的故事,就是那個時候說書人在市井中說的故事,沒讀書的人也要能聽懂,所以裡面的詩句也深不得。

王嬌鸞一看:“好啊,你一個秀才,就這個水平,看我的!”

妾身一點玉無瑕,生自侯門將相家。

靜裡有親同對月,閒中無事獨看花。

碧梧只許來奇鳳,翠竹那容入老鴉。

寄語異鄉孤另客,莫將心事亂如麻。

我這個良家女子,家裡門第也不錯,我規規矩矩一個女孩子,在自己家後院裡玩,你如果是平庸之輩,就不要來打我的主意了。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其實姑娘的意思是:會寫詩你就多寫點,最好出本書,我好買你的。

兩個人都是江南人,都是跟著父親來河南的,應該能有不少的親近感。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鍾美美老師說得好“挺大姑娘挺大小夥子了!”

但是更重要的,“我和你,男和女,都逃不過愛情。”

詩歌來回送了幾次,明霞不願意了,一通抱怨。

“羅帕又不還,只管寄什麼詩?我不寄了!”

廷章袖中出金簪一根道:“這微物奉小娘子,權表寸敬,多多致意小姐。”

明霞貪了這金簪,又將詩回覆嬌鸞。

這個過程當中,兩個人還是以禮相待的,王嬌鸞經常鼓勵周廷章,說要把精力放在學習和考試上,考上了功名,還怕不能在一起嗎?

訂終身

端午節到了。王大人在家裡擺酒歡宴,於是明霞沒法送信,周生於是託了第二個人:衛卒孫九。

那孫九善作木匠,長在衛裡服役,亦多在學中做工。

孫九是王大人的部下,也經常在周家做活兒,周生給了他二百文錢吃酒,讓他幫忙送信。

要知道我們中國人有個特別好的傳統,就是愛給人介紹對象。

雖然王婆那樣拉皮條的被人唾棄,但是一個小姐一個書生,大家其實都沒那麼反感,孫九也覺得自己做了件好事。

信送過去,就放在了王嬌鸞的書桌上,這個時候,曹姨過來了。

曹姨走進香房,看見了詩稿,大驚道:“嬌娘既有西廂之約,可無東道之主?此事如何瞞我?”

曹姨別看是繼母的妹妹,很疼王嬌鸞,希望這個孩子好,所以她不是殺到王大人那裡告狀,而是要知道實情。

嬌鸞含羞答道:“雖有吟詠往來,實無他事,非敢瞞姨娘也。”

曹姨道:“周生江南秀士,門戶相當,何不教他遣媒說合,成就百年姻緣,豈不美乎?”

嬌鸞點頭道:“是。”

得到了第一個長輩的祝福,雖然曹姨說了不算,但王嬌鸞的心裡舒服多了。

現在球傳到了周生那裡了,我們看他是怎麼處理的。

遂假託父親周司教之意,央趙學究往王千戶處求這頭親事。

等等!為什麼要假託呢?

是周司教瞧不起武官麼?應該不是,他是八品官,人家王千戶雖然降職了,千戶也是五品官,雖然文官比武官受尊重,這個家世也可以了。

周廷章就是一個不願意負責,沒有擔當的人,他開口跟父親說,父親難免要問:“你們怎麼認識的。”那時候就要說翻牆看見的了。

最多是丟點臉,被老爹罵一頓,這親,十有八九還是要提。

連這點臉都不願意丟,那就不是什麼愛了。

偏偏王千戶也有遲疑。

王千戶亦重周生才貌。但嬌鸞是愛女,況且精通文墨,自己年老,一應衛中文書筆札,都靠著女兒相幫,少他不得,不忍棄之於他鄉,以此遲疑未許。

王千戶的困難是現實困難,但是因為他有兒子,所以沒有必要招上門女婿,周生如果跟家裡明說,可以到王千戶的衙門裡工作一段,順便讀書。

遮遮掩掩,躲躲閃閃,好機會都錯過了。

認乾妹

家裡不同意,王嬌鸞死心了,又寫了首詩:

痴念已從空裡散,好詩惟向夢中吟。此生但作幹兄妹,直待來生了寸心。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這句話其實就是分手的意思。

但是這個時候周廷章起了壞心。

讀詩至末聯“此生但作幹兄妹”,忽然想起一計道:“當初張珙、申純皆因兄妹得就私情,王夫人與我同姓,何不拜之為姑?便可通家往來,於中取事矣!”

張拱,就是《西廂記》裡的張生,因為救了崔家,本來說要把鶯鶯嫁給他,但老婦人悔婚,就逼著女兒認了個哥。

申純是《嬌紅記》裡的男主角,他本來就是嬌娘的表哥,人家的兄妹,要麼出於無奈,要麼是實在親戚,都不是周廷章這樣玩弄心機的故事。

遂託言西衙窄狹,且是喧鬧,欲借衛署後園觀書。

他也不怕軍號響。

周司教自與王千戶開口。

周司教如果真的知道兒子求親過,一定不會開這個口了。

王翁道:“彼此通家,就在家下吃些見成茶飯,不煩饋送。”

周翁感激不盡,迴向兒子說了。

廷章道:“雖承王翁盛意,非親非故,難以打攪。孩兒欲備一禮,拜認王夫人為姑。姑侄一家,庶乎有名。”

這特別不對,遠親不如近鄰,認這種遠親做什麼?

周司教是糊塗之人,只要討些小便宜,道:“任從我兒行事。”

廷章又央人通了王翁夫婦,擇個吉日,備下彩段書儀,寫個表侄的名刺,上門認親,極其卑遜,極其親熱

極其卑鄙,極其急切了。

人家不樂意,你應該慢慢說服,慢慢爭取,去騙人家就不對了。

王翁是個武人,只好奉承,遂請入中堂,教奶奶都相見了。連曹姨也認做姨娘,嬌鸞是表妹,一時都請見禮。王翁設宴後堂,權當會親。

廷章與嬌鸞暗暗歡喜。席上眉來眼去,自不必說。

給鑰匙

兄妹歸兄妹,王家的門禁還是有的,周廷章讀書,王嬌鸞在自己屋裡,根本見不到面。

王嬌鸞一著急,就病倒了。

周廷章就號稱懂醫道,能給乾妹妹看病。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對不起,串臺了!

廷章坐於床邊,假以看脈為由,撫摩了半晌。

這倆年輕人,卻也可憐。

其時王翁夫婦俱在,不好交言。只說得一聲保重,出了房門,對王翁道:"表妹之疾,是抑鬱所致。常須於寬敞之地散步陶情,更使女伴勸慰,開其鬱抱,自當勿藥。"

用今天話說,就是運動運動就好了。

王家就一個花園,如果王嬌鸞去了,就可能碰見周廷章,於是王家安排讓曹姨拿著鑰匙,每次王嬌鸞有曹姨陪著,就沒有問題了。

二人可以相見,但是想要更親密,恐怕要過曹姨這一關。

嬌鸞目視曹姨,低低向生道:“鎖鑰在彼,兄自求之。”

次日廷章取吳綾二端,金釧一副,央明霞獻與曹姨。

周廷章對誰都用賄賂。

終於在一個夜晚,周廷章去閨房見了王嬌鸞,就把王嬌鸞往床上抱。

王嬌鸞不願意,這會沒法收拾的。

“明霞,你去請曹姨來。”

廷章大失所望,自陳苦情,責其變卦,一時急淚欲流。

“妾本貞姬,君非蕩子。只因有才有貌,所以相愛相憐。妾既私君,終當守君之節;君若棄妾,豈不負妾之誠?必矢明神,誓同白首,若還苟合,有死不從。”

王嬌鸞退了一步,這也是古代女孩子的最後一步了,她們最後只能靠神仙來主持公道。

曹姨來了,她是個寡婦,知道孤獨的滋味。

寫一份婚書吧。

“可寫合同婚書四紙。將一紙焚於天地,以告鬼神;一紙留於吾手,以為媒證;你二人各執一紙,為他日合巹之驗。女若負男,疾雷震死;男若負女,亂箭亡身。再受陰府之愆,永墮酆都之獄。”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生與鸞聽曹姨說得痛切,各各歡喜。遂依曹姨所說,寫成婚書誓約。先拜天地,後謝曹姨。

他走了

周司教任期做滿了,升四川峨眉縣縣令。

這麼糊塗的人都當了大老爺,大明王朝的前途真是暗淡啊。

周建章不願意跟著父親去四川,他戀著王嬌鸞呢,乾柴熱火食髓知味,誰能分得開新好上的男女?

藉口說河南的教育質量好,同學都在這裡,賴了一年左右,就住在王家。

終於有一天,周建章在邸報上看到了自己父親生病、辭官回鄉的消息。

想要回蘇州老家探望父親,又捨不得王嬌鸞,到最後,王嬌鸞知道了,勸他說:

“夫妻之間的愛,就像海一樣深,但是父子之間的感情,就連天也比不上。你如果愛我而不去看父親,你失去了做兒子的道義,我這個做媳婦的,也失去了婦道了呀。”

曹姨說得也好:“你在這裡一晌貪歡,不是為一生一世打算的,你不如回家去看望父母,回去聊到婚姻大事,趕緊回來娶嬌鸞。”

廷章心猶不決。

嬌鸞教曹姨竟將公子欲歸之情,對王翁說了。此日正是端陽,王翁治酒與廷章送行,且致厚贐。廷章義不容已,只得收拾行李。

王家的人真好啊,從老頭子到小姑娘,到親戚,都是深明大義的。

臨別,又問廷章住居之處。

廷章道:“問做甚麼?”

鸞道:“恐君不即來,妾便於通信耳。”

周廷章顯得非常警覺,生怕王嬌鸞訛他一樣。

周廷章到了吳江縣的家裡,父母都很高興。

“給你和魏同知(副市長)家女兒議了親,正要接你回來完婚。”

這個時候,就該大聲說不了。

但是別忘了,周廷章是天底下第一個會算計的人,撿個手帕都要訛人的傢夥,他去打探魏家的女兒如何了。

魏女美色無雙。

且魏同知十萬之富,妝奩甚豐。

慕財貪色,遂忘前盟。

魏氏過門,夫妻恩愛,如魚似水,竟不知王嬌鸞為何人矣:但知今日新妝好,不顧情人望眼穿。

書信來

王嬌鸞怎麼不想念周廷章呢!

白日淒涼,黃昏寂寞,燈前有影相親,帳底無人共語。每遇春花秋月,不覺夢斷魂勞。捱過一年,杳無音信。

這一天明霞問王嬌鸞,要不要給姐夫寄信,說木匠孫九說了,臨安有人來下公文,會路過吳江。

王嬌鸞即時修書一封,曲敘別離之意,囑他早至南陽,同歸故裡,踐婚姻之約,成終始之交。

那時候沒有商業郵局,送信的客人到了吳江,在長橋上打聽周家,正好遇到了周廷章。

知嬌鸞書信,怕他到彼知其再娶之事,遂上前作揖通名,邀往酒館三杯,拆開書看了。

這人好像還知道羞臊,但是接下來這一下,就沒有人性了。

就於酒家借紙筆,匆匆寫下回書,推說父病未痊,方侍醫藥,所以有誤佳期;不久即圖會面,無勞注想。書後又寫:“路次借筆不備,希諒!”張客收了回書,不一日,回到南陽,付孫九回覆鸞小姐。

明明自己已經負心了,明說倒也罷了,撒了一個又一個的謊,千方百計地糊弄所有人。

過了三四個月,依舊杳然無聞。嬌鸞對曹姨道:“周郎之言欺我耳!”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對不起串臺了!

曹姨道:“誓書在此,皇天鑑知。周郎獨不怕死乎?”

曹姨也慌了,作為唯一一個知道這事的長輩,她的心理壓力也很大。

王千戶要給女兒安排婚事,王嬌鸞不答應,婚書上寫得清楚,她不願意背誓,這樣就又等了三年。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王嬌鸞二十一了,在那個時代是老姑娘了。

她仍然痴痴地守著那一紙只有神仙保護,沒有父母祝福的婚書。

"聞說周郎已婚他族,此信未知真假。然三年不來,其心腸亦改變矣,但不得一實信,吾心終不死。"

自己給自己解心寬。

曹姨道:“何不央孫九親往吳江一遭,多與他些盤費。若周郎無他更變,使他等候同來,豈不美乎?”

就像是在碎玻璃碴上起舞,不是不怕疼,只不過是一點妄念,想要把它踩得碎一些罷了。

孫九算倆人的助力之一,他是希望這倆人能好的。

孫九領書,夜宿曉行,直至吳江廷陵橋下。猶恐傳遞不的,直候周廷章面送。

廷章一見孫九,滿臉通紅,不問寒溫,取書納於袖中,竟進去了。

有些人永遠都是拖著,直到最後一刻,這種人特別可惡。

少頃教家童出來回覆道:“相公娶魏同知家小姐,今已二年。南陽路遠,不能復來矣。回書難寫,仗你代言。這幅香羅帕乃初會鸞姐之物,併合同婚書一紙,央你送還,以絕其念。本欲留你一飯,誠恐老爹盤問嗔怪。白銀五錢權充路費,下次更不勞往返。”

這是個讀書人嗎?

這是個體面人嗎?

這是個有良心的人嗎?

孫九聞言大怒,擲銀於地不受,走出大門,罵道:“似你短行薄情之人,禽獸不如!可憐負了鸞小姐一片真心,皇天斷然不佑你!”

孫九是個軍戶,做木匠活,社會下層,但是對善惡一節,比這官宦之子、讀書之人要拎得清。

說罷,大哭而去。路人爭問其故,孫老兒數一數二的逢人告訴。自此周廷章無行之名,播於吳江,為衣冠所不齒。

“長恨歌”

孫九回來,跟王嬌鸞說了周生的負心,王嬌鸞倒是淡定。

她準備自殺了。

但也不能這麼白白死了。

她寫了一首《長恨歌》,把整個故事寫下來了。

信寫完了,還要派孫九去送,但孫九咬牙切齒,再也不肯見這個惡人了。

正無其便,偶值父親痰火病發,喚嬌鸞隨他檢閱文書。

嬌鸞看文書裡面有一宗乃勾本衛逃軍者,其軍乃吳江縣人,鸞心生一計,乃取從前倡和之詞,並今日《絕命詩》及《長恨歌》匯成一帙,合同婚書二紙,置於帙內,總作一封,入於官文書內,封筒上填寫:"南陽衛掌印千戶王投下直隸蘇州府吳江縣當堂開拆",打發公差去了。

這事做完了,王嬌鸞也不肯活了。

沐浴更衣,哄明露出去烹茶,關了房門,用杌子填足,先將白練掛於樑上,取原日香羅帕,向咽喉扣住,接連白練,打個死結,蹬開杌子,兩腳懸空,煞時間三魂漂渺,七魄幽沉。剛年二十一歲。

這封公文,直接投到了吳江縣,正好落到了下縣來巡視的都察院樊大人手裡。

樊公將詩歌及婚書反覆詳味,深惜嬌鸞之才,而恨周廷章之薄倖。

廷章初時抵賴,後見婚書有據,不敢開口。

樊公喝教重責五十收監。行文到南陽衛查嬌鸞曾否自縊。

周生這樣的為人,就算是王嬌鸞還活著,樊公估計也不會要她嫁給周生了,這個程序,就是看看怎麼給周廷章定罪。

不一日文書轉來,說嬌鸞已死。

好了,這個案子可以判了。

樊公乃於監中吊取周廷章到察院堂上,樊公罵道:"調戲職官家子女,一罪也;停妻再娶,二罪也;因奸致死,三罪也。婚書上說:'男若負女,萬箭亡身。'我今沒有箭射你,用亂捧打殺你,以為薄倖男子之戒。"喝教合堂皂快齊舉竹批亂打。

下手時宮商齊響,著體處血肉交飛。

頃刻之間,化為肉醬。滿城人無不稱快。

周司教聞知,登時氣死。魏女後來改嫁。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在三言二拍的世界裡,其實比周廷章壞的人很多,比如金玉奴棒打的薄情郎,是準備害死她的。

但是周廷章特別惹人厭惡,所有人都想他死,這是為什麼?

因為周廷章從一開始,就沒有準備負任何責任,他一直都在欺負人,而且專挑對他好的、懂道理的好姑娘來欺負。

追求的時候千般誓願,那麼多人幫他,負心的時候,他打所有人的臉。

多少人因為他真誠的態度幫他,最後反而傷害了身邊的人。

周廷章們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在和任何人的關係裡,都是一個索取者,他見到一個人,就開始吸血,從明霞、王嬌鸞、曹姨、王千戶夫婦、魏大人甚至孫九,都忍不住要去咬一口佔點便宜,他不拿別人當人,只拿人家當目標,只有慾望,並無真情。

這種人,就是不能留的,有一個青天大老爺打死他,是吳江縣、全蘇州和全大明的福氣,也是一個童話。

現實中的周廷章啊,往往會繼續光鮮下去,尋找著下一個目標。

如果有個人讓你覺得不舒服,那就跳出來好好琢磨,這個人是不是像周廷章這樣的情感勒索者吧,躲開這種人,就能少很多損失。

祝大家遠離勒索者,得遇真心人罷,夜安。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沒事認乾妹妹,非奸即盜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