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清明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每每到了此時,很多國人便會張羅起祭拜祖先的事宜。不過,此時祭拜祖先可是頗有講究的。若是不按照規矩來辦,那可很容易鬧出笑話來,甚至可能會被說成對祖宗大不敬。比如說,我國自古就有“一家墳不燒兩次紙”的規矩。也就是說,一家的墳地上不能出現各個後代先後和零星進行祭拜的情況。這讓很多人都感到無法理解,覺得此規矩實在有點沒有道理了。然而實際上,這一規矩並非如人們想得那樣毫無道理。相反,它之所以會存在和得到傳承,恰恰是因為頗為佔理的緣故。那麼,清明祭祖有規矩,“一家墳不燒兩次紙”,你知道原因是啥嗎?該規矩又蘊含什麼樣的道理呢?
一、清明節祭祖這一活動的由來和發展
有資料顯示,清明節早在周代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真正在全國範圍內被人們所接受,則需要追溯到唐宋時期了。據說早在唐朝時期,很多官吏便會於清明節來臨之際籌備起祭祖事宜。但最初的時候,由於該節日並未得到朝廷的重視,故而弄得為祭祖而耽誤了工作的官員常會受到來自朝廷的懲罰。直到唐玄宗下令頒佈了清明節放假的指令,這一問題才算是得以被很好地解決掉。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普通老百姓們也開始注重起過清明節來。而清明節的祭祖活動,便也逐漸被沿襲了下來。
也就是說,原本我國的清明節是比較官方一些的活動。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發展成了較為親民的活動。普通百姓們紛紛開始注重起過清明節來,還將清明節時需要去做的祭祖活動看得特別重要。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清明節被當成法定節假日來進行對待,重視它的人便變得更加多了起來,期間開展的祭祀活動也逐漸變得更加隆重起來——在清明節舉行祭祀活動時,很多家庭都講求活動的規模性。既如此,那自然就會有人以為,在活動進行到燒紙環節時,只要參與者能將聲勢造得足夠大,就無所謂是單獨來祭祖,還是和別人一起來祭祖了。這樣一來,無疑就不該有“一家墳不燒兩次紙”的規矩存在。
二、清明節祭祖規定“一家墳不燒兩次紙”的原因和道理
其實,之所以會有“一家墳不燒兩次紙”這樣的規矩,是有一定的原因和道理存在的。要知道不管到了任何時候,人都屬於社會性的動物。不能脫離開集體,否則的話,即便照樣能存活下去,也終究沒有辦法過得有多舒服。正因為如此,從我國古代開始,就特別注重家庭或者說家族成員之間的團結程度。尤其是在遇到大事的時候,一大家子人如不能表現出團結的樣子來,很明顯就會有礙整個家庭或者家族的繁榮昌盛。
祭祖這一活動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都被大家看作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故而在這件事發生時,最能突顯出一個家庭或者說家族的團結程度了。若是在祭祖時出現了“一家墳燒兩次紙”的情況,那無疑就意味著這個家庭或者說家族的成員都並不講究團結。即便有部分人講究團結,也終歸未能做到最大限度地與其他親人團結。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家庭或者說家族無疑很容易產生矛盾或者說激化矛盾。所以說,生活在這樣家庭或者說家族中的人,很難承擔起讓家庭或者家族變得繁榮昌盛的重擔。
三、正確對待清明祭祖活動的態度
除了上述內容之外,我們還想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正確對待清明祭祖活動的態度。因為在不少人看來,清明節祭祖並非只是一個較為傳統的儀式,而更像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心願的特殊行動。也就是說,這些人認為,世界上是存在鬼神之說的,故而只有認真祭祖,才能心想事成。甚至有些人為了搞封建迷信活動,還將祭祖事宜辦出了噁心的味道。故而在這裡,我們想奉勸大家一句:清明祭祖也要講究文明,切莫用封建迷信那一套把該活動給搞臭了。
結語:
其實,清明節祭祖時該講求的規矩還有很多。若是我們不提前將它們都瞭解清楚的話,那無疑就很容易出現鬧笑話的情況。就如“一家墳不燒兩次紙”的規矩似的,假設大家都遵從這樣的規矩,唯獨有幾個人就是不肯遵守這一規矩,那想來到最後,這幾個不肯遵守規矩的人都會遭到別人的嘲笑。與其到了那個時候再後悔,倒不如從一開始就將這些規矩都瞭解清楚。至於清明節祭祖還有哪些規矩需要注意,那就需要大家自行去做資料蒐集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清明祭祖有規矩,“一家墳不燒兩次紙”,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