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春節】
盼望著,盼望著,春節終於來了!
今年越來越多的人響應號召,選擇以“就地過年”的方式迎接2021年牛年春節的到來。
宅家帶娃過新年,漫長的假期,如何讓“神獸”快樂又能讓家長省心,下面這些“神辦法”或許對家長們有用。
來場家庭閱讀
最好的情感溝通
01
家庭閱讀是培養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的很好途徑,父母和孩子可以在閱讀中一起討論、分享,一起成長,更有助於情感的溝通。
新年,閤家歡聚的日子,中國人最看重親情。在這個特殊的節日,特地選了三本高分好書,讓孩子讀懂親情,從小學會感恩。
《我們仨》 楊絳 著豆瓣9.2分
該書講述了一個單純溫馨的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作者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家庭是一生的庇護所,生命的意義不會因為軀體的生滅而有所改變。
《我的媽媽是精靈》 陳丹燕 著豆瓣9.1分
一個媽媽寫給女兒的睡前故事,陳丹燕為讀者創造了一個真實的幻想世界,以一個精靈的故事描述了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尋找”母愛的心路歷程。關於教育、關於友誼、關於親子關係,關於愛也關於成長,教我們寬容和理解。
《傅雷家書》 傅雷、朱梅馥 著 豆瓣8.9分
傅雷家人親自編定的家書精選本,對傅家父子之間關於音樂、文學等藝術,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文學藝術名家的品評等都儘量忠實收錄。字裡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雲遊博物館
在家也能漲知識
02
春節,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過傳統民俗味的春節,給節日增加點“文化味兒”。過年逛博物館、觀展覽、看文物,正在成為中國人的新年俗。今年春節,不少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博單位已開放了線上預約渠道,另外還可以通過公眾號、網站等線上渠道,足不出戶欣賞展覽。家長們,帶娃漲知識的時候到了哦!
故宮“雲上”過新年
地點:故宮博物院網站
春節期間,備受關注的故宮數字文物庫欄目將全新發布15000件文物影像,並推出“牛主題文物專題”。小年(2月4日)開始一直到大年三十(2月11日),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開啟“宮貓記·過大年”系列活動,依託院藏文物,配合活潑可愛的故宮貓形象,向觀眾介紹從小年到除夕的宮廷過年習俗。活動期間每天將發佈一張故宮貓手繪圖,觀眾可以跟故宮貓一起完成一項過年習俗或準備一樣年貨,每天積累一點,一起實現除夕夜“大團圓”。
初一至初七,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和“數字故宮”小程序還將同步推出“故宮紅”系列文化專題,以故宮建築、藏品中的紅色為切入點,用圖文、遊戲、線上展覽等形式,串聯建築歷史、非遺傳承、文創產品等文化資源。
窺斑見豹,國博尋“牛”
地點:國家博物館官方微信微博
近日,國家博物館在官方微信微博上推出了“窺斑見豹,國博尋‘牛’”互動活動。通過官方微博發佈一系列“牛”文物的局部,請請觀眾線上互動猜出文物的全名。
比如下圖這頭牛體態雄健,肌肉飽滿,犄角挺立,一看就——有(bu)氣(hao)質(re)!你知道這頭超有氣質的牛屬於哪件文物麼?如果想到了,就快快發出這件文物的“全身照”並@國家博物館 ,一起互動起來吧!是不是很有挑戰啊?
國博找牛你最牛
答案揭曉:西漢·青銅枕
發現三星堆:三星堆與巴蜀考古
展覽薈萃三星堆和具有代表性的巴蜀文化遺址、墓葬出土自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戰國文物共286件(套),包括大石璧、神樹底座、四節玉琮、象首耳卷體夔紋銅罍、水陸攻戰紋銅壺、虎鈕錞於……其中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出土“祭山圖”玉邊璋、青關山臺地出土資料等為首次公開展出。勾勒自1929年廣漢南興月亮灣玉石器發現以來三星堆與巴蜀考古的重要歷史節點,反映各個歷史階段的巴蜀考古與研究成果,揭示其推動中華文明發展進程的有力實證,彰顯三星堆與巴蜀考古事業的蓬勃發展態勢。
展覽網址:掃二維碼
大哉孔子展
大哉孔子基本陳列,由序廳和五個部分構成,序廳通過多媒體投影對孔子進行了總括性介紹,五個部分內容分別為孔子的時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與中華文明、孔子與世界文明。通過展覽,觀眾可系統地、全方位地瞭解千古文化聖人——孔子其時、其人、其思、其澤;可切身感受“天下第一家”——孔府的尊榮顯赫、詩禮傳家;可近距離觀賞跨越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美絕倫的文物以及當代藝術家對儒家經典故事的解讀與創作。
孔子博物館
展覽網址:掃二維碼
宅家看劇
為孩子打開一扇奇妙世界之門
03
春節最舒服的消遣方式要數宅家躺著追劇了。過年和孩子一起看什麼好呢?紀錄片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紀錄片提供了一個除真實觀察、瞭解世界渠道外,同時也可以激發孩子對世界的思考和對一些領域的探索慾望。我們精心挑選的4部有趣又有意義的紀錄片,這個假期和孩子一起看起來吧!
《我在故宮修文物》
千萬別以為孩子看不懂!這部紀錄片,不僅能讓孩子領略故宮文化珍品的魅力,還能讓孩子開始懂得所謂 “匠人精神”,知道“完美”背後,需要怎樣的執著和努力。告訴孩子,人生沒有捷近,每一步都算數!
《漢字五千年》
全片包括“人類奇葩、高天長河、霞光萬道、內在超越、翰墨情懷、天下至寶、浴火重生、芳華永駐”八集,呈現了波瀾壯闊的語言文化發展史。影片用32個富有代表性的漢字勾勒出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清晰脈絡,帶孩子領略五千年文化魅力。
《地球脈動》
從南極到北極,從赤道到寒帶,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再從荒涼峰頂到深邃大海,難以數計的生物以極其絕美的身姿呈現在世人面前。影片中有些畫面會讓孩子笑破肚皮,有些畫面也會讓我們難過得想哭,這些不可思議的畫面,讓可以讓孩子們超近距離地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與壯美。
《旅行到宇宙邊緣》
絢爛的星空總能引人駐足凝視。地球為什麼沒有自帶光環?而土星有!火星上真有生命?帶著這些疑問,孩子可以跟隨這部紀錄片一起感受浩瀚宇宙罕見的景觀,在這些壯麗的景觀背後,隱藏著宇宙的萬千秘密……欣賞美景的同時,影片還逐漸揭開宇宙各種奇蹟的神秘面紗,瞭解人類與宇宙的深邃聯繫,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和孩子下廚
最甜蜜的親子時光
04
對於3至10歲的孩子來說,家裡最好玩的地方就是廚房了。廚房裡的瓢盆、刀、瓶罐,在孩子眼裡簡直是一個小型遊樂場。沒有什麼親子活動,能比父母一起教孩子做飯更有活力和創造力。宅家帶娃過新年,和孩子一起做兩道顏值高,孩子們超喜歡的甜點吧。
冰糖葫蘆
配料:山楂、冰糖、清水
烹飪步驟:
1、準備好山楂和冰糖,把壞掉的都去掉。
2、山楂清洗乾淨以後晾乾水份,去掉果蒂和果核,再用竹籤串起來。
3、將150g冰糖放入平底鍋中,再倒入150g的清水,水的量和冰糖的量是1:1,熬糖漿最好用平底鍋。
4、先用大火加熱煮沸,將冰糖煮至全部都融化掉。鍋裡出現大泡泡的時候,立刻改為小火慢煮,直到鍋中的糖漿出現大量的氣泡,而且顏色變得微微發黃的狀態,糖漿就熬得差不多了。
5、將山楂串快速的在糖漿表面的氣泡裡面滾一圈,山楂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玻璃芡的狀態。整個過程一定要非常快速。裹好糖漿之後擺放到鋪了油紙的烤盤裡面,每串之間要留有空隙,避免粘黏。放涼以後糖漿定型,就可以開吃啦!
自制蛋撻
配料:蛋撻皮8個、雞蛋2只、牛奶210克、低筋麵粉18克、白砂糖20克
烹飪步驟:
1、雞蛋打散;
2、加入牛奶、白砂糖、低筋麵粉攪拌均勻;
3、預熱烤箱,燒烤功能,200°,10分鐘;蛋撻液倒入蛋撻皮,8分滿即可;
4、放入預熱好的烤箱,200°,25分鐘出爐。
一起尋“寶”
讓孩子圓一個考古夢
05
孩子對世界充滿著探索欲和求知慾,要說他們最想探索的非恐龍莫屬。恐龍為什麼會滅絕?化石是怎樣形成的?我可以參與挖掘嗎?
現在,某寶上有不少“考古”科教玩具售賣,它讓玩家可以通過這套玩具親手體驗挖掘恐龍化石的過程。
這套恐龍挖掘裝備,內含化石黏土、恐龍拼插骨架和全套挖掘工具,並且恐龍骨架按照原始比例縮小,瞬間讓恐龍化石變得觸手可及。孩子自己動手敲打、挖掘、拼插恐龍模型,身臨其境體驗恐龍化石的考古過程,挖出屬於自己的霸王龍,體驗感滿分!
除了挖掘“恐龍”,現在還流行玩“考古盲盒”。河南博物館出品的文物盲盒滿足大孩子小孩子的考古欲,開盒一把鏟,裡面一個土疙瘩,寶物需要自己挖。盲盒做的非常用心,連土都是選自文物出品地,有可能挖出來的寶物包括但不限於十二獸首印,除罪金簡,四神雲氣圖、古幣、銅鏡、香爐等等,全都是河南博物館的館藏仿製品。
考古盲盒
封面新聞記者 謝婷婷 綜合澎湃新聞、新浪微博等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拯救放假人!帶娃過新年 這份“宅”家快樂手冊請收好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