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民間又稱為“破五”。“破”在這裡並非新舊之意,而是“破除”、“打破”之意。
破除什麼呢?眾所周知,我國民間自古就有許許多多的過年的禁忌。大年三十,家中長輩就會一再叮囑,從初一起,不許這,不能那,過年嘛,都想討個吉利,所以,長輩交待的這些個禁忌,講究的人會遵守和執行。但不能就一直這麼小心翼翼地過日子啊,到了正月初五這一天,也就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就是要破除這些禁忌的時候,是謂“破五”,“五”自然指的是大年初五。
從初一到初四,每天都有講究,大年初五這天,有什麼講究呢?這天,要牢記“1吃2做”,寓意一年大吉大利順順當當。
1吃
吃餃子--寓意捏住小人的嘴,保一年順順當當
北方人愛吃餃子是全國有名的,到了過年這幾天,餃子更是不能缺席。但大年初五這一天,是要特別包一頓“不同尋常”的餃子的。
這裡說的“不同尋常”,並不是指這餃子餡兒有什麼特別之處,指的是包餃子的過程要不同往日。往日包餃子,人們會怎麼省事兒怎麼來,肉不用剁,扔進絞肉機了事,菜也不用自己切或剁,絞餡兒機同樣可以代勞。但初五這天,肉得自己剁,菜也得自己切,而且要剁得“咣咣”響,以示在剁“小人”,越響越吉利,代表著小人離得就越遠。
再者,餃子,是要捏緊才能包住的,包餃子也就代表著捏“小人嘴”,把小人的嘴巴捏住了,就再不會聽到閒言碎語和各種讒言,生活中沒有小人作祟,那想不順當也難。
由此也可以反映出,生活中也的確是不乏“小人”的,所以才有了大年初五一定要吃餃子的年俗。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近君子,遠小人就是。
2做
1、放鞭炮、大掃除,趕走“五窮”。
大年初五的早上,往往就能聽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那些可以放鞭炮的日子),一早就放鞭炮,可以把一切不吉利的東西從家中趕出去。初一至初四一般都不動笤帚和掃把,地上積攢了一個春節的“福氣”(垃圾)是時候清理了,一邊放著鞭炮,一邊做大掃除,最後還要在垃圾堆上點一個大的炮竹,不但不吉利的東西被趕走了,順便把“五窮”也給送走了。
“五窮”,也稱為“五鬼”,指的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這五種窮鬼。五窮的說法見於韓愈的《送窮文》: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普通民眾不是詩文大家,借用其五窮的說法,實為把一切窮氣從家中趕走之意。
2、迎財神。
大年初五,還是民間迎接財神的重要日子。初五迎財神,盛行於明清,至今仍然廣為流傳。經商的人尤其注重這一年俗,迎財神除了要準備一些貢品,通常還要在凌晨時分放鞭炮來迎接財神。
但放鞭炮勢必會影響到環境,造成環境汙染,好在現在有了替代方式,兩不耽誤。
【成詩有話說】:
從初一到初五的這些年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人們對於辭舊迎新、送走貧窮疾苦、迎接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希望。希望加上努力,任何人的運氣和生活都不會差。你說呢?
我是靜默成詩,美食領域原創作者,喜歡把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好的味道。如果你同我一樣也熱愛生活熱愛廚房,不妨關注我。同時,本圖文作品系靜默成詩原創,嚴禁不良自媒體作者搬運,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大年初五“送窮”日,牢記“1吃2做”,一年大吉大利順順當當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