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農村俗語:“老牛吃嫩草”,其實後半句才經典,但很多人都答錯了

文化 溫故淮史

漢字文化最早其實起源於仰韶時期,大概是從公元前4000年起,人類的祖先就選擇了用這種方式記錄生活,在公元前1600年的商朝,文字已經初步形成。文字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它積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經驗,從古代留存下來的那些詩詞歌賦和俗語,我們一直引用到現在。

農村俗語:“老牛吃嫩草”,其實後半句才經典,但很多人都答錯了

除了那些風花雪月的詩人之外,在田間地頭上的俗語也彰顯了古人的智慧,對21世紀的我們來說,裡面蘊含的文化底蘊也是十分受用。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眾多俗語裡面,有的顯得格外的嚴肅認真,但是有的又略顯調皮,比如大家都聽說過的一句俗語——老牛吃嫩草。

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而且他們會根據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的觀察,從而說出很多非常經典的話,比如老牛吃嫩草這句話就是古人通過觀察聯想到的。人的消化系統會跟著年紀的增長慢慢的退化,很多的動物也和人類是一樣的,比如牛在老了之後就會在選擇青草上會選擇那些比較鮮嫩的草食用,古人也是通過這一現象來引發出這一句俗語。

農村俗語:“老牛吃嫩草”,其實後半句才經典,但很多人都答錯了

在古代的時候,那些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往往都是三妻四妾,一般只有正妻才是和自己年紀相仿的,而那些小妾普遍年紀都比較小,更有甚者,有的老爺會娶比自己小三四十歲的女子為妻,在古代這也是一種實力和身份的象徵。

不過這句話在現代人理解的含義中是指,在男女婚姻中,必須要門當戶對,而且在年齡上也要相得益彰,如果是那些年齡差距很大的人結婚了,在別人的調侃中就會用到這一句話,但是大家只瞭解這一句俗語中的前半句,至於後半句,大部分人都沒有聽說過。

農村俗語:“老牛吃嫩草”,其實後半句才經典,但很多人都答錯了

雖然說這句俗語現在已經是家喻戶曉了,但是後面一句是什麼?相信你一定答不上來,其實後一句就是“吃雞莫待老”。它的意思就是說,吃雞肉就要在雞還沒長大的時候吃,這樣的雞肉才會更加的鮮嫩,味道更好,那些老了的雞肉吃起來沒有什麼口感,只能用來煲湯了。

農村俗語:“老牛吃嫩草”,其實後半句才經典,但很多人都答錯了

在古代的時候,一般人家裡養雞都是為了讓他們生蛋,大家都捨不得吃雞肉的,只有等雞生不了蛋了老了才會選擇吃雞肉,雖然這時候的雞肉口感不好,但是在當時來說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食物了。吃雞莫待老也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要把握住時機,因為時機一旦來了就應該要快速去做,這樣我們才能把握住時機。

農村俗語:“老牛吃嫩草”,其實後半句才經典,但很多人都答錯了

而且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只要確定了目標之後,我們就應該早早的去為了目標而付出行動,不讓自己後悔。其實這些看上去只是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但是卻被古人們加以運用,這些俗語裡面的道理讓人記憶猶新,也讓大家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農村俗語:“老牛吃嫩草”,其實後半句才經典,但很多人都答錯了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