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2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曾宇姍) 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三天,新一年的陽光,卻沒能照到傅聰的琴鍵上。
當地時間28日,被譽為“鋼琴詩人”的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
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的兒子,最早一批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中國鋼琴家。
傅聰與廈門有緣。22年前,他曾經到過廈門,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他還是鼓浪嶼的女婿。
時隔多年,當年策劃承辦傅聰鼓浪嶼音樂會的跨界藝術家王鷺佳回憶:“傅老先生是一位技藝精湛的鋼琴家,他的音樂直擊人心,極具感染力;同時他還是一位紳士,有著優秀的綜合素質、超然的個人氣質,平易近人、溫和待人,值得我們懷念。”
如今,大師走了,他的音樂步入了永恆,他與廈門這座城市的情緣將珍藏在我們的心中。
22年前曾到鼓浪嶼辦音樂會
1998年11月13日,傅聰來到廈門,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這是他旅居英國後第一次回國舉辦音樂會,在當時很是轟動,引起諸多音樂愛好者及媒體的廣泛關注,門票也在第一時間售罄。
當晚,鼓浪嶼音樂廳爆滿,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的四十多位師生專程包大巴車從福州趕來,現場更是座無虛席,連過道都被觀眾擠得水洩不通,創下了當時音樂廳觀眾人數最多的記錄。傅聰精湛的琴藝、優雅的風度和對樂曲完美的詮釋,深深折服現場觀眾。
提起22年前的那場音樂會,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館長方思特也深有感觸,那年的她還在讀初中。“坐在臺下看著傅老先生表演時,他於我而言就像一位神仙,自帶光芒。他的個人氣質溫和、淡雅,舉手投足間帶著一種超然的感覺,而他對音樂的演繹不是誇張的風格,每一個音娓娓道來,卻能直擊人心,特別具有感染力。”時隔多年,方思特回憶起這段演出,語氣中仍充滿激動和崇拜。
方思特自幼開始學習鋼琴,傅聰就是她音樂路上的榜樣。“觀看他的演出時,印象最深的是他手上戴著一副黑手套,那是因為他常年刻苦練琴,留下了手疾,為了保護自己的手戴上的,那種優雅的形象和堅毅的品質讓我備受感動。”方思特說。
夫人是鼓浪嶼走出的鋼琴家
傅聰與鼓浪嶼的淵源,遠不止這一場音樂會,當時鮮為人知的是,傅聰還有另一重身份——鼓浪嶼女婿。他的妻子卓一龍是鼓浪嶼名人之後,也是一位著名鋼琴演奏家,曾多次到廈門大學、鼓浪嶼等地參加學術活動、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因此,傅聰對鼓浪嶼也帶著一份特殊的情感。
兩人相識相戀於羅馬尼亞,是彼此音樂和人生道路上的伴侶,琴島也成了他們愛的聯結。談及他們的愛情,卓一龍曾這樣說:“我們之間並沒有特別浪漫,都是彈鋼琴的,是音樂讓我們走到一起。”
名副其實的“鋼琴詩人”
這個月初,王鷺佳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曬出一張1998年與傅聰的合影,配文寫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留影,那時候傅聰不老,我也好年輕。”“當時我到機場接機,傅聰和弟弟傅敏一行四人前來,還沒走出機場大廳,傅老就說要直接去音樂廳練琴。當時已經快到吃晚飯的時間,我不斷勸說他,入住吃飯後再帶他上島練琴,他才勉強同意,當晚包括演出前的幾天,他都顧不得休息,反覆練習。”王鷺佳說,傅老的敬業精神讓他敬佩。
除了音樂上的造詣,傅聰的文學功底也很深厚。王鷺佳回憶,私底下傅老最常談論的不是鋼琴,而是中國古詩詞。王鷺佳告訴導報記者,傅聰用一生踐行父親傅雷那句“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是名副其實的“鋼琴詩人”。
那幾天,王鷺佳也陪同傅老走了鼓浪嶼的不少地方。“交談中,我能感受到傅老對鼓浪嶼深厚的情懷,廈門為卓女士這樣優秀的兒女自豪,也該為有這樣一位傑出的女婿感到驕傲。”王鷺佳說。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鋼琴詩人”傅聰因感染新冠在英國去世,享年86歲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