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人看來,結婚可是人生的頭等大事,所以在結婚前,父母總要找人看一看兩人的屬相合不合,而且民間也有很多俗語都與屬相有關,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蛇盤兔,必定福”,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蛇盤兔”的說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其實“蛇盤兔,必定福”這句話最初是在山西介休地區流行流傳起來的,大家都知道那裡有一個綿山,那可是寒食文化的發源地。早在春秋之時,晉國有一個大臣叫介子推,曾跟隨晉國公子重耳逃亡過十多年,在公子飢餓的時候,他還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給公子吃。
後來重耳就成了晉文公,功成名就之後介子推就帶著母親隱居到了綿山,晉文公四處尋找他,但是介子推就是不願出山,為了逼迫他出山,晉文公就下令燒山,結果介子推和母親就被燒死在山上。之後晉文公非常傷心,就把綿山改成了介山,把綿山腳下的陽縣改成了介休縣,而“介休”這個名字的本意就是介子推休息的地方。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就下令,在介子推被燒死的那天不許燒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飯,這也就是“寒食節”的來歷。為了紀念介子推,當地人就用麵食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狀,“蛇”代表著介子推的母親,而“兔子”就代表著介子推,“蛇盤兔”最初的意思就是介子推的母親抱著孩子,是用來表達孝道的。
但是用當地的方言來讀“蛇盤兔”這三字,發音就與“必定富”很像,後來人們也就一直唸叨著“蛇盤兔,一定富”,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這句話也就流傳了下來。當然如今人們多用於結婚男女的屬相上。
其實很多人都想不通,“蛇盤兔”怎麼能與“必定富”發音相似呢?
這一點或許這隻有當地人才知道吧,不過當地的發音確實讓人很難理解,比如那裡人經常會說一個詞語叫做“貢板”,這個詞語就對人的一種讚美,比如某某人真“貢板”或者某某事真“貢板”,大概就是好的意思。
比如“親愛的”的就叫“狗交交”,“他”就叫做“元”,“姥姥”就叫做“闆闆”,姥爺叫介意,比如說一個人壞,就叫做“可歇鬆”。人們穿的“短袖”就叫“洞洞”,“那個”叫“為壞”,打臉叫煽比鬥。可以說介休人用方言說話,外地人很難聽得懂,比如“意來家老則在城合壘去後樓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昨天我在城裡上廁所。再接一句:“牙曉不的是誰一歌德鑽就則料過來 ”有誰知道是什麼意思呢?
說了這麼多,意思就是“蛇盤兔”在當地的叫法就是“必定富”,其實這句話最初是這樣說的:“喜珠石榴蛇盤兔,榮華富貴必定富”,當然這也是古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願望,後來人們就用在了婚姻中間,於是人們就開始用“蛇盤兔”的剪紙來裝扮洞房了。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俗話說:“蛇盤兔,必定福”,你知道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嗎?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