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文化 郝人讀詩詞

唐朝詩人王之渙,名不見經傳,存詩極少,卻篇篇精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樣的詩句可以說是絕世之作,幾乎讀過書的人都能吟誦。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王之渙,生於公元688年,卒於742年,享年55歲,祖籍山西太原,祖上為官時移居到山西運城的新絳縣。王之渙也算出生在官宦人家,曾祖、祖父、父親都做過縣令,按說出生在這樣的家族,自小就聰明過人的王之渙應該順利通過科考進入仕途,但由於資料所限,沒有關於王之渙參加科考的記錄,只是記載王之渙過了30歲才在冀州衡水縣謀了個門子的差事,也就是伺候縣官的差役,這應該不算官,而是吏,後來才轉為主簿,相當於由臨時工轉為正式編制,進入官的序列,負責為官員掌管文書,可以理解為縣政府的辦公室主任吧。

在這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員崗位上,居然取得了工作生活雙豐收,不得不佩服王之渙還是有些能耐的。生活上,被縣令看中,將女兒嫁給了他,一個由臨時工轉正的小官員成了縣長女婿,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工作上,還因為審理了一個案子,被歷史記了下來,雖然不是正史記載,是被野史記錄下來的,但也足以說明王之渙在當時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什麼案子呢?一個姦殺案。嫂子去鄰家,聽到家中小姑子喊叫,跑回家一看,有一個上身赤裸的男子在家,兩人廝打起來,這個嫂子抓了男子幾把後男子跑掉了,小姑子被刺身亡。

王之渙接手這個案子後,瞭解到女子家中養有一條黃狗,但發生兇殺案時黃狗未叫,判斷為熟人作案,遂放出風去要審判黃狗沒有盡到看家護院的罪行。庭審時,出其不意將女子家的鄰居中青年男子全部集中起來,脫去上衣,通過背上的抓傷成功將案犯抓獲。這個故事被稱為“智審黃狗”。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可能因為工作能力有點強,加上又是縣長女婿,不免有點驕傲,人際關係處理的不是太好,被小人陷害誹謗,一氣之下,辭官不做了,這年38歲。

不做官以後,又做了什麼來維持生計,沒有記載,中間空白了15年。直到54歲時,不知是沒有生活來源還是又想做官了,反正聽了朋友的勸說,又去做了文安縣尉,可惜不到一年,生了一場大病,死在了任上。

簡簡單單的人生經歷,沒有什麼特殊經歷,也沒有豐功偉業。但王之渙的詩卻是影響力巨大,雖然《全唐詩》中僅記錄了王之渙的六首詩,但篇篇是精品,包括《登鸛雀樓》、《送別》、《宴詞》、《九日送別》和《涼州詞二首》。除《登鸛雀樓》和《涼州詞二首其一》最為著名外,《送別》也堪稱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連詩仙李白都受其影響,模仿王之渙寫了一首《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王之渙在這首《送別》中,沒有直接寫送別時人的愁與思,而是通過“送人折柳”這一習慣,把柳樹作為描寫對象。御河邊兩岸青青楊柳該有多少,卻被送別人攀折的苦不堪言,可想有多少送別的人。同時通過楊柳之苦來反映送別人之苦,被贊:“離別之多,柳尚不勝攀折,豈人情所能堪!”

王之渙《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春風吹拂中,御河兩岸一棵棵楊柳樹呈現出一片綠色。但最近折起來卻不是那麼方便,都是因為離別的人太多了。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經典需要傳承,歷史需要弘揚,書法和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特邀請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山西、甘肅、廣東、陝西等全國各地的書法愛好者,共同書寫王之渙這首經典的《送別》。

20位老師共書寫了24幅書法作品,精選其中20幅展示如下: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1作者:劉國華(湖南)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2作者:夢迴唐朝(河北)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3作者:劉陽明,湖南嶽陽市詩詞楹聯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嶽陽市委機關詩聯學會副秘書長。嶽陽市詩詞協會、楹聯學會、書法協會會員。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4作者:董平立(河南)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5作者:樊朝陽,河南省鄭州市黃帝故裡新鄭人,八二年畢業於黑龍江工程學院。現就讀於新鄭市老幹部大學書法研究班。師承家傳,習歐楷。作品《轉輪大藏經》收藏於中國嵩山少林寺。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6作者:王海彬(四川)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7作者:時獻忠(河南)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8作者:洞庭老龍(湖南)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9作者:劉嶽生(湖南)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10作者:徐海湖,從事書法教學多年,中國書畫研究院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嶽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嶽陽市楹聯學會副會長,城北詩聯書畫協會會長。九五年屈原杯全國書法大賽獲優秀獎,2015年全國簡化字書法大賽獲三等獎,湖南省書法大賽作品參展,2013中國南昌滕王閣杯書法大賽獲一等獎。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11作者:昝財川(天津)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12作者:隴上墨言,甘肅省白銀市老年書畫協會會員。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13作者:姚昱平(湖南)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14作者:鄒忠誠(四川),華西醫大藥學院藥物分析專業,製藥工程師,喜歡書法,2017年5月開始學習書法,參加過市2018年、2019年迎春杯書法展,獲優秀獎。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15作者:陳長水,河南廣播電視臺二級美術師,中國文藝家藝術研究院會員。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16作者:黨曉山(湖南)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17作者:萬海濱(湖南)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18作者:譚琦英(女,湖南嶽陽)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19作者:韋傑,書法愛好者,學習小楷兩年時間。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20作者:郝乙,師承牛逍先生。中國書畫家聯誼會軍旅書畫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金融書法家協會會員。

注:文中圖片除書法作品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