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坐落於東安門大街,毗鄰繁華的王府井大街。它所在的這座巴洛克風格劇場初建於1921年,曾是北京最好的影院和劇場,梅蘭芳在這裡演出過,泰戈爾在這裡做過演講,影後胡蝶在這裡舉行過婚禮,如今這裡是中國最好的兒童藝術劇院。12月8日,馮俐接受文旅部任命成為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新任院長,也是第二位女性院長。在劇院頂樓彩色玻璃後,那片斑斕如夢的空間裡,剛剛履新的馮俐說,她要把自己的後半生投入到兒童劇的創作中。
馮俐
馮俐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曾是業內知名的影視、話劇編劇,曾為央視春晚撰寫過許多作品,但自從2014年來到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擔任副院長主抓創作以來,她就將更多精力放在兒童劇創作上,6年來已經抓出三十多部作品,其中包括她自己寫的《木又寸》、《山羊不吃天堂草》等劇。在她看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地位和保障,也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國家給了你全部的保障,你不用擔心發不出工資,不用考慮有沒有做戲的錢,那你就沒有藉口不出好作品。”
2018年馮俐開始兼任中國兒藝黨委書記和副院長,此次接受任命擔任院長,能明顯感覺肩頭變得沉甸甸的,“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責任更重了,不過我的特長和專業在這個崗位上更好地發揮優勢和作用,也能更有力地影響這個事業,把事情做得更好。”
馮俐
作為一個創作型院長,馮俐的作品往往有著與眾不同的巧思,但這也意味著和自己為難。比如她寫的獨角戲《木又寸》,就是在沒有戲的地方挖掘戲。劇中講的是一棵森林裡的銀杏樹,因為美麗而被移植到了城市,一路顛簸,在人的世界裡經歷著樹的全新命運。剛剛首演的《螢火蟲姐弟歷險記》則為扶貧主題的創作染上了童話色彩,讓孩子們在童話中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她笑著說,這是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坑,“拿一個比針尖兒還小的生命去做舞臺的主角和世界抗爭,幾十年來從沒遇到這麼讓我後悔的選題。”不過,她越是為難自己,舞臺上的呈現越是精彩,舞臺下的孩子們也越是開心,也教她更加難以捨棄這艱難而快樂的創作,“以前做過很多種寫作樣式,兒童劇是老天給我的一個禮物,給了我一個特別值得專注於它的事業。”
馮俐在《山羊不吃天堂草》發佈會上
在馮俐看來,一個好戲能夠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對真善美的堅信,判斷力,都需要小的時候種在心裡,我的生命中因為有文學的陪伴變得寬廣,兒童文學的陪伴則讓我始終抱有一雙能夠認識真善美的眼睛。”
現在,國內兒童劇市場需求很大,許多人當作不可錯過的商機,但馮俐認為兒童劇創作是最難的,也是門檻最高的,“兒童劇創作不僅要具備其它類型戲劇所需要的一切,還要有一顆愛孩子懂孩子的心,要能用最簡單的方式把非常深刻的東西講出來,那太難了。”看到,市場上那些粗製濫造的兒童劇,她常常感到氣憤,“製造孩子的精神產品和食品一樣需要良知,甚至底線更高,沒有良心不能做這一行。兒童戲劇像是種子,假種子長不出來,草種子沒有價值,必須是有價值的、珍稀的種子種進孩子的心裡,才能有足夠的能量、足夠的內涵,用幾十年的時間在孩子內心長成一棵樹,影響他的一生。”
馮俐和小觀眾在一起
明年,中國兒藝還將創排建黨百年重點劇目《送不出去的情報》,舉行“建黨百年”兒童戲劇展演,啟動少數民族主題項目“五十六朵花”工程,並繼續舉行中國兒童戲劇節。在中國兒藝未來的工作中,馮俐將致力於為孩子們埋下一顆顆真善美的種子,並期待著這些美好的故事長成大樹的那一天。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牛春梅
編輯:關一文
流程編輯 吳越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新任院長馮俐:沒有良心不能做兒童劇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