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呂進
毛翰
學者本色是詩人
呂進不以詩名,由於在詩歌研究和評論方面的成就,他的詩被他的詩論掩蓋了,在詩壇,他的大名之前的定語總是評論家而不是詩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定語似乎更趨於定格了。但在本質上,呂進其實是個多感、多情的詩人。他從小學時代就開始發表詩作,這一點鮮為人知。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他奉國家教育部之派,到世界知名學府莫斯科大學做了半年的訪問教授。學術研究之餘,一口氣寫了十幾首總題為《風雪俄羅斯》的組詩,發表於《詩刊》,受到詩壇前輩艾青、臧克家、卞之琳等的讚許。臧克家還專門給他寫信,誇獎這個組詩“寫得漂亮”。《風雪俄羅斯》成了呂進在詩歌創作上的代表作:“不是時裝把俄羅斯姑娘打扮得漂亮/是她們的身姿能把任何衣裙都變成時裝”,“憔悴的俄羅斯,美麗的俄羅斯/你是一朵已經凋謝的不該凋謝的花/你是一部沒有寫完的世界必讀書”。教授、學者、客串詩人的身份,使得呂進擁有許多學生、朋友和粉絲,年老的,年輕的,海內的,海外的。有些朋友,甚至緣慳一面,但鴻雁往返,情誼也很深。
王冠是金人如金
當然,呂進是不戴草帽的,他倒是有一頂純金製作的“世界詩歌黃金王冠”,這是總部設在韓國的世界詩歌研究會頒贈給他的。韓國方面邀請呂進去首爾受獎,但是沒有能成行。
適值華文詩歌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召開,於是八個人組成的韓國詩歌代表團攜黃金王冠而來。中國香港詩人犁青曾撰文介紹世界詩歌黃金王冠,說這是頒給各國有國際聲譽的詩人的大獎。也許有人會覺得,在中國為什麼唯獨把黃金王冠授予呂進呢,我以為,這是包含著必然性的。大家知道,與創作界相一致,中國詩歌理論界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在先鋒派與傳統派的激烈論戰之際,另有一派悄然集結,並以其前瞻而穩健的理論姿態很快引起了人們關注。因為這一派的幾位代表人物兩度聚會於北京的上園飯店,史家稱之為“上園派”,並約定俗成。上園派的理論主張贏得了廣泛的贊同,中國詩歌理論界的三個方陣先鋒派、上園派、傳統派,迅速形成了“兩頭小,中間大”(古遠清先生語)的格局,而呂進正是上園派的領袖人物。或許應了“旁觀者清”那句老話吧,一項來自東方鄰邦的第7屆世界詩歌黃金王冠授予呂進,當然也包含著他們對於中國詩壇格局的某種評價。呂進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後來因為世界詩歌研究會會長金永三教授的去世,王冠就在頒發10屆以後停止頒發了,所以呂進也是中國唯一的獲得者。
為伊消得人憔悴
呂進是詩人性情,對同事和學生熱情,像春天;對邪門歪道,嫉惡如仇,是冬天。做事認真,事無鉅細他都要親自動手。記得新詩研究所設立臺灣薛林懷鄉青年詩獎,作為評委會主任,連獲獎證書他有時都要親自去買。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請柬他也要親自填寫。他要做的事又太多了:每一項工作都要耗去他許多時間和精力,而他所專注的還是詩學研究,他還得主持國家課題和重慶市重大課題。為伊消得人憔悴,長年的超負荷運轉,呂進雖然總是非常樂觀和幽默,但常常露出一副倦容。有一次生病,他甚至半認真地說起要立“遺囑”的話,使得新詩研究所上下一片陰霾籠罩。待到西南醫院作全面體檢,發現並無惡恙,“全封閉”休養一週後,竟是安眠藥也不用服了,葡萄糖也不用輸了。其實,一切都是勞累所致。
中國詩壇常青樹
呂進是當今中國詩壇形成自己一套詩學理論系統的學者。他的詩學著作很多。1982年出版的《新詩的創作與鑑賞》是他的處女作,這本書問世後立即受到廣泛歡迎,三次再版,為他的詩學研究贏得了最初的聲譽。1991年出版的《中國現代詩學》被詩學界認為是呂進的代表作,這本書提出了一箇中國現代詩學的完整體系,受到詩學界高度評價,並於1997年再版。從1982年起,他幾乎每年都有新著,直到2017年的《現代詩學:辯證反思與本體建構》和2018年的《呂進重要詩學論文精選》,這些著述都是常被引用之作,也因此評論界稱呼呂進是“常青樹”。他擔任第一主編的《愛我中華詩歌鑑賞》《新詩300首》《外國名詩鑑賞辭典》《新中國50年詩選》《20世紀中國現代詩學手冊》等十多種書籍也頗獲好評,點擊率很高,而《四川百科全書》則有29卷之巨。尤其是2004年推出的《20世紀重慶新詩發展史》,作為國內第一部地域新詩史,產生了很大影響。2009年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4卷本的《呂進文存》,西南大學和重慶市文聯聯合舉行了隆重的首發式,重慶市委宣傳部長和西南大學校長到場講話。
呂進是學外語出身的,這給他致力於中外詩歌交流帶來了方便。這些年,他先後應邀到日本九州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韓國延世大學、美國俄勒岡大學講學或訪學,出席了在日本前橋市舉行的第16屆世界詩人大會。他的詩歌論文和詩歌先後被譯成多國文字介紹到美國、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許多國家。泰國最近還編輯出版了他的語錄體著作《呂進詩學雋語》,在泰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分別出版。作為知名學者,呂進就是進入老年也在收穫榮譽,2017年獲全國詩歌報刊網絡聯盟授予的“百年新詩貢獻獎·理論貢獻獎”、2018年獲(香港)國際華文詩人筆會授予的“中國當代詩人傑出貢獻金獎”。2019年,新加坡億科出版社、中華文化研究中心、美國西肯塔基孔子學院、大連外國語大學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推出“中國詩系國際雙語出版工程”和“中華千童詩工程”,他又應聘為總顧問。他總是輕人之所重,寵辱不驚,如今年逾80了,仍然忙碌在詩歌道路上,向詩而生的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人生信條:心中別有歡喜事,向上應無快活人。
天下桃李飄芳香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創建第一家中國新詩研究所是呂進對詩壇的重要奉獻。這家研究所是一個實體研究機構,既承擔課題,又培養博士生、碩士生和接待訪問學者。三十多年來,新詩研究所成了國內外詩人仰慕的聖地,培養了600多位博士和碩士。這些學生分散到世界各地,其中江錫銓、毛翰、靳明全、趙心憲、張中宇、劉靜、蔣登科、王珂、李震、吳向陽、傅宗洪、義海、錢志富、邵薇、王毅、江弱水、莫海斌、北塔、何志、趙潯、向天淵、楊四平、段從學、李志元、李應志、李蓉、張德明、熊輝、顏同林、洪芳、羅文軍、楊華麗、童龍超、雷斌、任毅、向筆群、趙東均已在詩學界成名,以致學術界流行著“呂家軍”的稱謂。
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在“《呂進詩學雋語》學術研討會”上致辭說:“作為西南大學校長,我希望有更多的教師像呂進先生這樣,為西南大學的人才培養和學術建設作出無私的奉獻。”學生們熱愛自己的導師,時刻和導師保持著緊密聯繫。有人感慨:“只要呂進現身微信朋友圈,他的跟帖總是天文數字啊”!
(作者系華僑大學教授)
版面欣賞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詩人呂進-毛翰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