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什麼時候,人們總不會忘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於是所有與生活有關的物件,都有一種美好的寓意,也表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叫做:“床不離半,門不離五”,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床不離半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可以說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床上,所以床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物件。因此古人對床是非常重視的,從床的擺放位置和方向到床頭擺放的物件都是有講究的,甚至在以前還有所謂的“床神”,在一些地區也有“祭床神”的習俗,要知道傢俱被封神,床可是首例。
其實以前的床不僅是睡覺的地方,也可以當做凳子坐在上面。在民間還有這樣一個習俗,就是結婚多年沒有孩子的家庭,在中秋節的時候,還會把一個葫蘆掛在床上,作為求子的象徵。當然在床邊求子才比較貼合實際嗎。
如果是新婚夫妻,在大年初二去嶽父家的時候,孃家還會送女兒女婿一對蓮花燈,一個是紅色的,一個是白色的,這個燈要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掛在床上,夫妻倆同時將燈點燃,一邊觀燈一邊玩耍,如果白色的燈先滅,就預示著要生男孩,如果紅色的燈先滅,就預示著會生女孩。這也是古人一種美好的願望而已。
如今人們最熟悉的一句話就是:“床頭打架床尾和”,這句話也充分說明瞭夫妻倆無論是打架還是和好,都離不開床。如果離開了床,也就不是夫妻了。所以床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供夫妻倆休息,這也是以前人為何要在床邊求子的原因。
所以床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兩個人,所謂“少年夫妻老來伴”就是這個意思,而“床不離半”裡的“半”也就是“老伴”的意思,這也是人們用諧音來代替一種美好的願望。因此人們在做床的時候,其寬度都會留下一個“半”,比如寬度為三尺半或者四尺半等,這也就是“床不離半”的意思。
門不離五
在古時,門幾乎就是一個家庭的代表和臉面,通過大門也能看出一家人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人們常說的“門當戶對”就是通過大門外面的“門當”和“戶對”來判斷兩家人的地位是否相當。以前還對卿大夫的嫡子稱為“門子”,後來在一些大戶人家,也把可以從正門出入的家丁稱為“門子”。
古人認為,門不僅是一家人出入的必經之路,也是家裡財運和福氣進出的必經之路,因此這麼重要的位置肯定會有一些美好的寓意,而“門不離五”的意思就是指門的尺寸一般要以五結尾,代表著五福臨門的意思。
所以人們在安裝大門的時候,總離不開一個“五”字,或者是五塊木板,或者尺寸是五尺五等。“床不離半,門不離五”這兩句話都是用同音字來表達一種好的寓意,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俗話說:“床不離半,門不離五”,你知道“離半”指的是什麼嗎?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