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繪製消寒圖、分享餃子照……東城建國門街道舉辦冬至民俗活動

文化 北京青年報官網

12月21日正值冬至,今天下午兩點半,在東城區建國門街道乾麵衚衕41號文化活動中心,來自9個社區的40餘名居民正跟隨著國畫老師學畫一幅梅花消寒圖,迎接著冬至的到來。

活動現場到處佈置著蠟梅,為居民們營造濃濃的冬至節氣氛圍。

冬至一陽生,蠟梅迎風來。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晝時間最短的一天,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下一個循環開始。古人認為,冬至乃大吉之日也。蠟梅,即攜金黃潤澤的色彩、精巧有型的姿態,與大吉之冬至,相映成輝。

古代從冬至起就進“九”了,民間都要貼繪“九九消寒圖”,消寒圖大致有文字、圓圈、梅花三種圖式。“明代《帝京景物略》記載,冬至時,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國畫老師在講解了冬至的起源、消寒圖的由來之後,開始帶著居民朋友一起畫一幅梅花圖式的“九九消寒圖”。

畫完了消寒圖,居民跟隨老師一起點上了入九的第一瓣梅花花瓣,以古老的“數九”儀式,共同期待春天的到來。除了繪製消寒圖,因考慮到疫情安全防控的原因,各個社區還通過線上的形式開展“曬曬我家的冬至餃子”活動,參與的居民可以到社區領取一張消寒圖。一大早,趙家樓社區風光話劇社的社長於予英就在群裡曬出準備包“冬至餃子”的照片,並附上一篇散文《寄語冬至》:“今天也提前將餡兒拌好,等著孩子孫子晚上歸來,一同圍坐桌前,共同包餃子,想到這裡,好似已經感受到了大家共同包餃子時那幸福而美好的時光……”字裡行間抒發出對生活、對家人濃濃的情誼。

在西總布社區,不到中午12點已經有多位居民分享了自家餃子的照片,並來到來社區領取“九九消寒圖”。社工也細心為居民宣傳冬至的傳統文化知識,並告知居民如何書寫。在金寶北社區,居民和老街坊們也在居委會的組織下將自家包餃子、吃餃子,其樂融融、和睦一堂的溫馨照片、視頻發到社區微信群中,共享溫暖、溫馨與快樂。

東城區建國門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適逢建國門街道第十四屆立春文化節正式啟動,希望通過宣傳二十四節氣和傳統節日,以儀式感引領鄰裡和睦,以民俗傳統弘揚傳統文化,打造好建國門地區文化品牌。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繪製消寒圖、分享餃子照……東城建國門街道舉辦冬至民俗活動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