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蓋房子的時候,大門的朝向都是有很多講究的,而且一個院子只能有一個大門,可以說大門就相等於一個家庭的臉面。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一家兩門出,家中多鰥寡”,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以前的“門”有多重要?
有個成語叫做“門當戶對”,所謂的“門當”指的就是大門前的一對石鼓,也可以理解為門墩,在以前,這對石鼓可是有講究的,一般文官家裡的“門當”是圓形的,而武官家裡的“門當”是方形的,所以站在大門外就能知道這家主人是文官還是武官。
而“戶對”指的就是大門頂框上的圓柱形木雕,與門楣垂直,普通人家一般只有兩個“戶對”,二品的大官宅門上就有六個“戶對”,只有皇宮的大門上才有九個“戶對”。而且人們都喜歡把“戶對”做成短圓柱形,意思是重視男丁,祈求人丁興旺的意思。
因此“門當戶對”的表面意思就是指兩家人的大門相當,如果兩家人大門相當的話,也就說明裡面的主人家社會地位、經濟狀況、職業相當、生活方式等很多方面基本上也差不多,所以古人在找對象的時候,要講究門當戶對,也就是說大門代表了裡面住的是什麼樣的人。
由此也能看出,以前的大門就是一家人的身份和臉面,就連大門下面的門檻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門檻越高說明主人身份和地位也越高,甚至古人還認為,門檻高可以將一些髒東西擋在外面,有鎮宅保平安的意思。
一家兩門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院子的牆壁上有兩個大門,既然大門是一家人身份象徵,那麼既然是一家人,是不可能開兩個大門的。就算一些大戶人家,也只有一個大門,然後在四周的牆壁上開一些小門,供下人出入。在普通老百姓家裡,只會有一個大門,如果出現了兩個大門,就說明不是一家人,而是兩個家庭。
在以前的農村,人們大多都是住在四合院裡,一般一個院子裡住的都是一家人,或者是親兄弟兩家,在進出院子的時候都是走同一個大門,除非兄弟倆鬧翻了,彼此不願相見,就會再開一個大門,各走各的門。如果是一家人出現兩個門,那就是家裡人鬧矛盾了,或者不是一家人。
一家兩門出,家中多鰥寡
“鰥寡”指的就是“鰥夫”和“寡婦”,意思就是一個家庭如果有兩個大門供人出入,裡面住的大多都是單身漢或者寡婦。所謂的“家”指的就是一家人,也就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再有就是孩子了,當然裡面還會養一些豬,就是一個完整的家,而“家”字就是上面一個寶蓋,意思就是房子,下面就是家畜了。
如果院子裡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還要分開在兩個大門裡出入,那就說明男人和女人不是一家人,那就是各自單身了。既然彼此已經擁有了家,還不是一家人,那豈不就是“鰥夫”和“寡婦”嗎?所以就有了“一家兩門出,家中多鰥寡”的說法。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俗話說:“一家兩門出,家中多鰥寡”,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