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現象級作品《第一狂想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聽王建民講述背後的藝術狂想

文化 新民晚報

昨晚,由上海音樂家協會、上海音樂出版社聯合主辦的“狂想與箏情——王建民新書首發暨分享會”在上海黑石公寓舉行,作曲家王建民與二胡演奏家鄧建棟、陳春園,古箏演奏家祁瑤等業內人士一同聊聊作品背後的故事。

現象級作品《第一狂想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聽王建民講述背後的藝術狂想

圖說:活動現場

從1988年到2019年,王建民在31年裡一共創作了5部狂想曲。今年,上海音樂出版社首次集結出版了由他創作的經典二胡和古箏作品,收錄於《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王建民古箏作品集》中。本次出版的兩本樂譜均為“淨版”,不包含演奏家的指法標記,完全保留作曲家創作的作品原貌。同時,圖書配套“掃碼聽”,是全媒體融合的作品集。

在其創作的大量優秀作品中,“二胡狂想曲”被視作一個頗為特殊的現象級創作,更成為二胡演奏家們演繹、音樂學者們研究的對象。狂想曲作為西方的題材,他卻用二胡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分享會上,王建民和鄧建棟坦露了當初的創作心路。

32年前,即將從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畢業的鄧建棟正在為自己的畢業音樂會尋找一首創新的曲目,為自己的學生時代畫一個圓滿的句號。聽過幾次王建民寫的作品,鄧建棟眼睛一亮,“如果將來二胡有這樣的創作,那多有意思!”於是,用現在的說法,鄧建棟當即委約王建民創作一部二胡作品。

現象級作品《第一狂想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聽王建民講述背後的藝術狂想

圖說:鄧建棟

王建民研讀了幾乎所有的二胡經典作品,包括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然後開始下筆。幾個月後,收到曲譜的鄧建棟,比當初委約創作時還要緊張,打開一看,無論是他創作的手法、創作的語言,包括記譜都是過去沒有見過的。自己能完成嗎?鄧建棟心裡也打了個問號。

兩個月的閉關研究,以二胡合上鋼琴伴奏,雙方都很滿意,於是有了《王建民二胡狂想曲》書裡收錄的這一版1988年的錄音文件。這首作品在南藝演奏廳演奏完後,反響很熱烈。以西方題材融入民間音樂,王建民走出了一條新路,全新的語彙和手法,從整體上顛覆了此前二胡音樂創作的固有思維模式,開闢了二胡音樂的全新語境。

現象級作品《第一狂想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聽王建民講述背後的藝術狂想

圖說:王建民

至於為何這樣嫁接,王建民表示,狂想曲裡面的多段體,恰恰跟中國的多段體連綴的曲式或者多曲牌的循環體相似,所以就把它嫁接過來。陳春園回憶,自己讀上音附中的那個年代,當時只聽到過西洋音樂有《藍色狂響曲》《匈牙利狂想曲》,“自從1988年王老師為鄧建棟老師寫下了這第一部二胡狂想曲以後,我們二胡就滿懷信心地走進了狂想曲時代”。這一狂想,就一路“狂奔”到了2019年首演的《第五二胡狂想曲》。

王建民的狂想曲至今還是考驗二胡演奏者綜合演奏能力的試金石,他的古箏作品同樣如此。祁瑤認為,王建民對民樂演奏者們來說是一座高山,每一首作品都是作曲家對世界看法的濃縮。要了解他的音樂世界,首先要了解他,瞭解“音”之外的世界。他在作品中將西方的曲式、和聲融合了中國的地域音樂、古詩詞作品以及戲曲音樂,採用中西融合的方式,講述中國的故事,這也是學生在學習這些作品時需要特別重視的地方。(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現象級作品《第一狂想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聽王建民講述背後的藝術狂想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