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人策劃的“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18日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幕,這是我和美術館同仁以及百樂雅集工作班子辛勤付出一年的成果。
印材合影
之所以叫“印文化大展”,是因為這次展覽囊括了印文化幾大方面,比如:周秦兩漢的古璽和明清文人流派印章,古代的印譜;又如:這次展覽展示的精美印材——田黃、雞血、荔枝凍、芙蓉、艾葉綠等等;以及歷代名家雕刻印鈕,其中包括圓雕、深雕、薄意等。
|源遠流長 |
印章在我國也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而較於先前域外的玉質為載體,以圖案為內容的印章,我們智慧的先民,在金玉裝飾藝術達到極致的彼時,給印章賦以簡樸而別開生面、蹊徑獨闢且基於實用的重要使命。
我國的印章最初以銅材為主,以文字為內容,其功用則出於徵信防偽,是莊嚴、神聖,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憑信法物。自古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軍政工商,乃至於個人佩用,都體現為權力和信用的憑證。這特殊且不二的功能,下三千年至今,仍在我國乃至域外廣泛沿用。
吳昌碩刻田黃凍"老至居人下"(左)及印面(右)
華夏民族是充滿藝術性的,即使實用之物,其中也無不賦以高妙的藝術屬性。自甲骨、金文、小篆、繆篆、隸楷等文字的不斷漸進的演繹,漢以前作為書寫載體的竹木簡被魏晉紙張的發明所替代並廣為使用,乃至各個時代、民族、區域的文化、審美因素和製作手段的不同,使印章有著應時、應需而生成鮮明的時代特徵。先後衍生出先秦諸侯七國璽、秦印、漢印、魏晉印及唐、宋、元印,印風魚龍變化,各臻其妙,呈現出百花齊放、移步換影的藝術內涵,形成周秦漢魏為經典的古璽印藝術。
然而,對上古璽印的收藏和考證的真切關注,當在兩千年後的宋代。由弆藏考證到聚而為譜,從而有了印譜的出現。但宋元及明前期的印譜都是由工匠大而化之地翻刻於木,不免形失神喪、古意盡失。而使印譜真正還原古璽印的本真、得見璽印典範的,當數明代隆慶六年(一五七二年)採用原印鈐蓋而成的上海顧從德輯藏的《顧氏集古印譜》。自此,恩澤印苑,風氣遂開。如今,我們能讀到的存世明清古璽印譜約有700種,是印文化裡重要的一脈。
魏金印"關中侯印"(左)及印面(右)
元明時期,尤其是明後季,由於易於鐫刻的青田、壽山的葉臘石廣泛引進印壇,加之原鈐古璽印譜對上古經典璽印藝術的傳播、學習、借鑑,令不甘寂寞而嗜好篆刻的文人們都樂於叩石治印,標榜出秦入漢,遂成了印壇的主體,且代不乏人,從而造就了明清篆刻流派印風的勃興。明代的文彭、何震、蘇宣、汪關、朱簡,乃至清代徽、浙、皖印風及一些傑出印人的相繼涌現和對印石邊款藝術的開拓發揮,在上古璽印高峰之後,印起八代之衰又別開了一重新天。它區別於古璽印以諸侯國、時代、區域為特徵的印風,成為以個人或以個人為核心的諸多印派。這些印人和他們的印作,分朱布白、計白當黑、詩心文膽、各呈風流,也成了印文化裡又一道獨特奇妙的風景。而這類以流派或以個人所集輯的印譜,明末至今,水準較高者約在四千五百部。
明文彭刻"琴罷倚鬆玩鶴"印石
|印材之美 |
值得一提的是,印壇對石材的引進,原先只是篆刻的載體而已,稍後的文人則感悟注意到印材裡所蘊含的華貴天成之美,如清初高兆、毛奇齡等文人對壽山——美豔、晶瑩,令玉稱臣的水坑、田黃、芙蓉等佳石的收藏、讚美、推介,“石不能言最可人”的印材,伴以楊玉璇、周尚均等雕鈕高手的加持,美石配美雕,三百年來令愛石人追慕到如痴如醉,當今更是不乏收藏的大軍。
鄧石石刻"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印石
印材、印鈕則也成為印文化裡不可忽視的奇品。自然,篆刻、美石、鈕雕三者合一,更有著奪人心魄的魅力。誠而,中國印文化裡蘊蓄的文、史、哲的信息,則更是浩瀚廣褒,作為學術的印文化則就不在此贅述了。中國印文化以往每每被稱之為“小眾藝術”,我們無需辯說,然其初,即是官民必備的乃至不可去身的、社會和大眾的長物,歷久不衰、生生不息,這確也是實情。
郭功森雕鈕837克大田黃石
此次展覽之所以稱之為“大”,是因為其中珍貴的古印譜就有150餘部,周秦兩漢的古璽印精品有130餘件;明清流派印章包括明代的文彭、何震、蘇宣及清初的程邃、林皋等,丁敬為首的西泠八家,鄧石如的皖派以及吳讓之、徐三庚等,以及之後的趙之謙、胡匊鄰、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等名家印章有一百多方;珍貴美麗的印石也有一百多件,包括86斤重的頂級雞血石、800多克的大田黃,的確能夠稱得上一個“大”字。
印譜合影
本次展覽以中國印文化的視角,遴選和展示了古代璽印,流派印章,精貴印譜,美石,美雕展品,共計562件(套),但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印文化而言,它僅是豹之一斑。但是它對於愛印人乃至廣大觀眾而言,也許是有著一斑窺豹的效應。(韓天衡)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韓天衡:我與我印心相印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