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布貼畫傳承者張秀潔:拼剪出一個妙“布”可言的世界

文化 中國新聞網

布貼畫傳承者張秀潔:拼剪出一個妙“布”可言的世界

張秀潔創作布貼畫 莊向娟 攝

中新網臺州12月12日電(範宇斌 莊向娟 謝心一)傳統手藝的生命力在於傳承與創新。在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布貼畫代表性傳承人張秀潔的巧手中,小小碎花布,通過剪、拼、貼等工序,能變幻出多種栩栩如生的布貼畫作品。

作為中國民間傳統工藝,布貼畫原為宮廷補繡,它用剪刀替代畫筆,用各色花布替代顏料,巧妙地裁剪,藝術性地粘貼,具有浮雕立體效果。

布貼畫傳承者張秀潔:拼剪出一個妙“布”可言的世界

張秀潔創作布貼畫 莊向娟 攝

張秀潔1986年生於江蘇連雲港,從小跟奶奶學手工,做刺繡,也做過裝飾畫。此後,她進入美術專業學習,一直保持著和藝術的緣分。

2010年,張秀潔遇到了布貼畫。彼時,她驚覺這門手藝像是為她“量身定製”,精美的圖案讓她愛不釋手,從此便與布貼畫“定下終身”。

起初,張秀潔只是簡單地拿到材料包,幫別人做成成品。很快,她就學會了製作布貼畫的工藝。可她並不滿足,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2011年,張秀潔第一次拿起畫筆,勾勒、選布,開始創作屬於自己的布貼畫。她說,“我做的是一隻海豚,當時就覺得海豚可愛。”

那一次,張秀潔足足花了半個多月,但最後效果卻不太理想。因為海豚的身體呈現不規則的流線型,因此對剪刀口有一些特殊的要求,這一關鍵技術沒解決,就會出現褶皺以及包邊時不服帖等問題。

布貼畫傳承者張秀潔:拼剪出一個妙“布”可言的世界

張秀潔創作布貼畫 莊向娟 攝

張秀潔並不氣餒,憑藉對手工的天賦和執著,她不斷地嘗試各種不同的開口和剪法,終於解決了這一難題。

日復一日,張秀潔掌握了製作布貼畫的各種關鍵技術,又開始了新的創作。次年,她完成了一幅長達兩米的布貼畫,取名為《琴棋書畫》。

布貼畫傳承者張秀潔:拼剪出一個妙“布”可言的世界

張秀潔的布貼畫作品 莊向娟 攝

在她看來,“完成一幅作品時間是很難說的,如果拿藝術品的標準去衡量,也就永遠沒有完成的時候。只有不斷地打磨與改進,才能逐漸逼近完美的效果。”

張秀潔談道,她的一個老師曾經耗時6年,才完成了一幅包含56個民族形象的鉅作《大中華》,足見完成一幅布貼畫作品是非常費時費力的。

爾後,張秀潔一邊開發各種材料包,一邊製作布貼畫工藝的衍生品,並在線上銷售。直到在一位客戶的點撥下,張秀潔茅塞頓開,走上了布貼畫技藝非遺傳承之路。

布貼畫傳承者張秀潔:拼剪出一個妙“布”可言的世界

張秀潔的布貼畫作品 莊向娟 攝

於是,她主動嘗試把臺州傳統文化與布貼畫技藝結合起來,創作出“和合二仙”為主題的臺州和合文化布貼畫,後又設計開發了一系列布貼畫作品,將十二金釵、臺州亂彈等傳統元素融入布貼畫。

“每個布貼畫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張秀潔說,每塊布料都是經過其精挑細選,又細細裁剪,縫製,貼合,努力呈現最佳效果。

如今,張秀潔熱衷於傳承這項非遺,她與教育機構合作,將布貼畫技藝帶進校園。她說,“為讓孩子們愛上這門傳統技藝,我設計了專門的圖案和材料包,從最簡單的步驟開始,帶著他們一起創作。”

布貼畫傳承者張秀潔:拼剪出一個妙“布”可言的世界

張秀潔把臺州和合文化元素融入布貼畫 莊向娟 攝

接下去,張秀潔打算和當地中學生們合作完成一個以築塘文化為主題的系列布貼畫。同時,她不斷探索手工扎染各種織物,引入全新觀感的面料,不斷創新布貼畫的衍生品,並通過直播教學,讓布貼畫這一方小世界交織出傳統與現代、手藝與科技的廣闊空間。(完)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布貼畫傳承者張秀潔:拼剪出一個妙“布”可言的世界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