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透過明清人物畫,看中國傳統“齊家”觀

文化 上觀新聞

透過明清人物畫,看中國傳統“齊家”觀

12月12日,龍美術館(西岸館)特別引進的“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專題展將正式對公眾開放。

在中國早期繪畫裡,人物畫因其特殊的敘事性所賦予的教化功能,使其在繪畫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宋元以後文人畫興起,山水畫、花鳥畫成為主流,人物畫逐漸被邊緣化。明清時期,人物畫在繪畫史的地位固然不再顯赫,但隨著士人階層的壯大,家族生活與信仰之形象化表達需求的增長,表現昭穆有序的祖宗畫、內外和諧的行樂圖、人神共享的吉慶畫,以其“成教化、助人倫”“修身、齊家”的社會功能,延伸和普及到中國傳統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乃至整個東亞文化圈,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

透過明清人物畫,看中國傳統“齊家”觀

本次展覽分“敬祖——宗法禮制”、“悅己——閒居雅集”、“享神——風俗信仰”三個部分,由湖南省博物館策劃、聯合長沙大觀文化共同呈現。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本次展覽策展人陳敘良介紹,“齊家”是治理社會的前提:

“此次展覽把目光聚焦於明清以來的傳統祖宗畫和行樂雅集圖、風俗人物及道釋神仙圖,尤其是從家庭出發,解讀中國文化、中國傳統,展現明清以來的傳統中國家族社會和普羅大眾的生活與信仰,希望能讓看展的觀眾對家庭和家庭生活有所啟發。”

敬祖——宗法禮制

第一部分“敬祖”,選取27件明清以來各式祖宗的“標準像”,不僅有一代人的“形影”,也有幾代人的“宗圖”,甚至還有整幅牌位圖,將中國民眾“慎終追遠”的信仰,真真切切地與他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圖畫祖先“形影”作為祖先崇拜獨特儀軌的一部分,其目的正如《秦氏家族祭祖像》題贊所言:“新傳宗圖,世代相繼,不惟使祖宗之神靈有所式憑,而子孫之昭穆亦因是而(序)”。

湖南省博物館藏品《曾左彭胡楊畫像》,從左至右分別創作了彭玉麟、左宗棠、胡林翼、曾國藩、楊嶽斌5位湘軍名將,他們身著朝服、正襟危坐,非常少見。

湖南省博物館藏的《何紹基畫像》,不僅描繪了何紹基單個的人物形象,且增加了座椅、地毯等細節描述,使得畫面更具文人氣息,更加具象與寫實。龍小編隔著屏幕,似乎都能感受到何紹基身上“貂皮大衣”的順滑觸感。

清代晚期祖先“形影”又出現了變化,不僅描繪單個人物,有的還加上了山水畫屏、童子侍女等,增添了些許文人氣息,同時吸納光影、透視等西方繪畫技巧,呈現出更加寫實與具象的面貌。

透過明清人物畫,看中國傳統“齊家”觀

八品文官夫婦四人像(局部),絹本設色,177x111cm,清中期,大觀文化館藏

《八品文官夫婦四人像》正是吸收了西方光影、透視的繪畫技巧。中間男子是八品農政司,創作者對他的描繪十分寫實,通過光影的細微變化,詳細刻畫了其眉骨、眼窩、面頰,相比而言身旁的三位女子則表現得非常程式化,幾乎長得一模一樣。

透過明清人物畫,看中國傳統“齊家”觀

悅己——閒居雅集

第二部分“悅己”,通過十餘件將日常娛樂與休閒生活儀式化地“定格”的行樂圖,展現了當時四海無虞、社會安定、民眾家居享樂的生活。如費俊士所畫《同堂悟對圖》,描繪有主要人物五人、僮僕三人,僮僕烹茶奉水,一派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據題跋可知,畫中年紀較大的夫婦為費俊士的父母,年紀較輕並排而坐的夫婦為費俊士的叔嫂,“孑然一身旁邊坐”的應為費俊士本人。

透過明清人物畫,看中國傳統“齊家”觀

同堂悟對圖,紙本設色,133x68cm,1867年,大觀文化館藏

透過明清人物畫,看中國傳統“齊家”觀

閨閣晏居圖扇面,絹本設色,24x52cm,清晚期,大觀文化館藏

《閨閣晏居圖扇面》是本次展覽中唯一一件表現閨閣女子生活場景的畫作。作品右側有鬆樹、仙鶴,兩位女子倚欄聊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鬆樹通常象徵祝壽、長壽,鶴寓意高潔、清雅。這把小扇也許是清晚期某位女性送給自己閨蜜的生日禮物。

行樂圖通常是將日常娛樂與休閒生活儀式化地“定格”。這一南北朝時期就出現的繪畫主題,暗含四海無虞、社會安定與生活富足的創作背景與祈望,在明清時期十分流行。雅集是文人間凝聚情感、交流學術、傳播思想的一種聚會形式,雅集圖可說是更大規模的行樂圖。

隨著時代的變遷,行樂雅集圖逐漸增加了反映世俗家居享樂生活的場景,由單純的文人聚會圖泛化到各色人等參與的大聚會“合照”。甚至佈局畫面的“道具”和題跋,如精心選擇的文房四寶、生活用具、盆景怪石等,皆與畫中人的身份氣質密切相聯,參與講述畫中人的品味和價值取向。

享神——風俗信仰

風俗人物和道釋神仙畫傳統由來已久,其中不乏名留畫史的傑作,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圖》等。明清以來,風俗人物和道釋神仙畫內容變得更加世俗與多樣化,增加了節慶、賜福、賀壽等不常見的題材,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第三部分“享神”,精選了明清以來,畫面內容更世俗和多樣化的各類“風俗畫”和“神仙圖”20餘件。

透過明清人物畫,看中國傳統“齊家”觀

婚慶圖,絹本設色,131x68cm,清中晚期,大觀文化館藏

如《婚慶圖》表現了古代娶親場景:婚轎落在庭院中間,新人的婚禮儀式在其後的高堂裡舉行,高堂一側表現了奏樂的場景,另一側則是賓客獻賀禮的場景。畫面細節把握精準,生動地描繪了賓客宴飲及閨房內景。

透過明清人物畫,看中國傳統“齊家”觀

遐齡多子圖,紙本設色,126 x76cm,清中晚期,大觀文化館藏

《遐齡多子圖》用屏風分隔出三層,描繪了24個嬉戲玩鬧的小朋友,以及送子娘娘、文昌、鍾馗等多位“神仙”,整幅作品傳達出人們對多子多福、子孫滿堂的期盼。

透過明清人物畫,看中國傳統“齊家”觀

天官賜福圖,紙本設色,181x95cm,清晚期,大觀文化館藏

《天官賜福圖》也是“享神”部分的重要作品。所謂天官大帝是指負責掌管三界神靈和眾生的功過薄籍的“上元一品賜福天官”。民間認為天官大帝會在正月十五上元節下人間,裁定人間的善惡福禍,所以正月十五也是天官大帝賜福的日子。由於具有“賜福”的象徵,因此民間把天官稱作“福祿壽三星”中的“福”星;直至現在,仍有“天官賜福”的說法,也表現了人們對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本次展覽將展至2021年3月7日,跨元旦、春節和元宵節。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透過明清人物畫,看中國傳統“齊家”觀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