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這是最值得仰慕的朋友圈(深度好文)

文化 光明網

最好的朋友圈,最值得仰慕珍惜的朋友圈,就是樑漱溟這樣因學術而論交的朋友圈。

這是最值得仰慕的朋友圈(深度好文)

晚年的樑漱溟曾經寫過一篇回憶當年師友的文章,在此文中記敘了他在北大講學前後與一些人的交往情況。

熊十力:初不相識,後來熊主動與樑結交。事情源於樑寫的《究元決疑論》中批評熊的話,熊從天津寄給樑一張明信片,希望有機會晤面仔細談談。不久熊從天津到北京,彼此一見如故,經常互相過從談學。後來樑介紹熊到南京歐陽竟無先生處學習佛學,以後又介紹熊到北大講唯識論。

張難先:熊十力離京時介紹張與樑相識,討論當時的新思潮問題,以後彼此成為很好的朋友。

蔡元培:樑讀到蔡的《哲學要領》,對蔡的言論十分傾慕。蔡任北大校長後,樑通過他人將《究元決疑論》送呈於蔡,繼而到了蔡的寓所,蔡流露出欣賞樑的心意,邀請他到北大擔任印度哲學講席。樑很是猶豫,蔡誠心相邀,並且表示了“創開風氣,互相幫助,促進研究”的意思。樑怦然心動,答應了下來,並於次年到北大上課。

林宰平:林看了《究元決疑論》後,託人牽線與樑結交,樑覺得林人品值得欽敬,學識值得佩服,“為我一生所僅見”;後來,他又介紹林與熊十力相識,從而使林與熊成為數十年的交契至好。

此外,尚有夏溥齋、陳亞三、王鴻一、葉石蓀、李淵庭等人,與樑漱溟也都是因學術而論交的

這是最值得仰慕的朋友圈(深度好文)

相信在樑漱溟的早期生涯中,與他來往交際的遠不止這些,他只是挑揀其中交往深厚的娓娓道來。然而,僅就這些,可謂管中窺豹,已能想見前輩們的追求和為人了

樑漱溟這個師友弟子圈的建立,有著它的重心、中心存在,他們都是因為學術而聚合在一起的。

有的是彼此在一些觀點上存在分歧,在相互探討和爭論中走到了一起,並且友情逐漸走向深入;

有的是個人思想上存在問題,在向樑請教學習的過程中,感情變得日益深厚;

有的更是抱著一種向學之情,覺得從樑那兒能學到許多東西,所以主動結交請教。

在彼此交流中,學習的人學問走向深入,而樑也從他們那兒獲益不少。

這是最值得仰慕的朋友圈(深度好文)

由於這個圈子是建立在純學術基礎上的,所以,中間很少夾雜功利性的東西,而學問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所以他們的交往既顯得純潔,又顯得持久。由於共同的追求,這個圈子逐漸擴大,本來毫無關係的人,由於研究學術的緣故,互通有無,也走到了一起。

樑漱溟與人主動結交也好,其他人與樑主動結交也好,首先是出於對其人學術的敬佩,自己想從他那兒學到一些不具備的東西,或者解決一些留存的思想上的問題,這就是古人最為尊崇的“為己之學”。這種交往的出發點,是為了提升自我。抱著這種目的的交往,不存在年齡、學歷問題,也就是“達者為師”。於是,就出現了最終是否獲得文憑無所謂的情況,也出現了不遠千裡、拋家別業來投奔的情況。

在彼此接觸時,一般剛開始,涉及的是學術,而由學術則完全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和人品。樑漱溟多次提到看到其人為學的不苟、為人的嚴謹、志向的高遠等,這些都是在學術交流過程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來的東西,是偽飾不了的。唯其如此,才能真誠論交,並且將這份友誼長期保持下去。

這是最值得仰慕的朋友圈(深度好文)

朋友圈的建立,或緣於性格相投,或緣於志趣相合,或緣於利益相關,或緣於經歷相似,而最好的朋友圈,最值得仰慕珍惜的朋友圈,就是樑漱溟這樣因學術而論交的朋友圈。

這種朋友圈,沒有功利相關,瑕疵便少;逐步走向深入,日久彌篤;有益提升自我,每有所獲。我們也應該追求、認同、擁有這樣的朋友圈。哪怕實現不了,也可以“心嚮往之”。

來源/經濟日報(作者李尚飛),原標題《樑漱溟的朋友圈 》

監製/喬申穎  主編/王玥

編輯/閆偉奇  手繪/王墨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這是最值得仰慕的朋友圈(深度好文)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