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科技數碼 成都汽車發佈

1

「新能源造車」近兩年大火。

無論是傳統汽車行業還是互聯網巨頭和科技公司,都對新能源造車情有獨鍾。

隨著國內造車勢力逐漸壯大,前有蔚來、理想,後有小鵬,都在美股表現不凡,問鼎前十,而新的入局者也在不斷加入。

如今,科技公司正成為中國智能汽車賽道上最兇猛的新物種。最近,小米又要造車的消息,在汽車圈與科技圈頻頻刷屏,引發眾多討論。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1

“小米造車”早有預兆?

2月19日,據《晚點LatePost》報道:「小米集團已確定造車,並視其為戰略級決策,具體形式和路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報道還稱,知情人士表示,造車項目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隨後,小米集團對於該消息迴應:“等等看看,暫時沒有”,更多的信息暫不予迴應。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該消息一出,19日當天小米集團股價直線飆升,盤中漲幅超過13%。截止收盤,小米集團收漲6.42%,當日市值增加超500億港元,收盤總市值達到7722.8億港元。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截圖來源:老虎證券

事實上,這並非小米汽車與“造車”首次聯繫起來。

去年年底,業內就有傳聞稱,小米將發佈和比亞迪出品的“年輕人的第一輛汽車——青悅S1”。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不過當時,小米並沒有造車計劃,而時任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的徐潔雲也發微博明確迴應:“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從“說造車都是假新聞”到“等等再看,暫時沒有”,這樣的態度轉變,似乎在說:“小米造車,也許在計劃之中。”

有資料顯示,早在2012年,雷軍就前往美國硅谷特斯拉工廠進行試駕,在體驗過Model S後,他形容特斯拉與其他汽車的差異是:移動互聯網應用與單機本地運算的差別。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2

科技公司關於汽車的專利

不斷在研發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儘管華為一直強調“不做整車”,但一直沒有停止其在汽車方面的專利申請與技術支持。華為相繼給東風、一汽、廣汽、長安、上汽、北汽等提供了“5G+車聯網”的硬件及軟件。2月7日,搭載華為“5G+車聯網”的上汽R品牌的MARVEL R新車型正式上市,成為今年以來國內可上路的5G量產車型之一。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儘管小米也迴應稱“造車並未立項”,但與車企之間在車聯網、自動駕駛之間的合作已經開始。2020年12月11日,小米與比亞迪合作創立的聯合實驗室投入使用,研究方向涵蓋了汽車智能化及相關工藝等領域。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而小米的新款手機中,已經內置了比亞迪、小鵬汽車的電子車鑰匙,並支持蔚來汽車的智能控制等功能。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同一時間,根據創新和知識產權SAAS服務商智慧芽數據顯示,目前小米集團與汽車有關的專利已達834件,小米汽車相關專利中發明專利超過96%,領域集中在無線通信網絡、電數字數據處理、數字信息傳輸、圖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統、距離測量、導航等領域,汽車的零配件專利佔比較低。

小米部分專利截圖

3

“小米們”為什麼要造車?

相比傳統燃油車型,新能源汽車無論是前景,還是構造,都有著非常大的優勢。在“萬眾造車”的口號中,諸多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入局。

蘋果、華為、騰訊、谷歌、阿裡……再加上一個小米,其實也不奇怪。

“依託這些自有的專利,即使不造車,也能成為車企智能化進程中的重要合作夥伴。”

業內一位分析師認為,其實,手機製造商正越來越多地投身到智能汽車進程之中,這既是手機企業轉型的新方向,也是吸引投資的新策略。

同時,能源結構的轉變,讓造車可以繞過發動機三大件的傳統技術壁壘,門檻大大降低。“汽車智能化、軟件定義汽車”,幾乎是整個行業的共識。

科技互聯網巨頭在軟件、算力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無疑更希望在充滿機會的智能汽車領域分得一杯羹。

關注我們

深挖汽車猛料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小米們”造車,智能汽車領域的必然之路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