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競擇
三星在2021開年便調整了旗艦手機在中國的定價策略。
本月中旬,三星發佈了新品旗艦Galaxy S21系列,依舊提供三款機型,S21、S21+和S21 Ultra。
由於尺寸、重量最小且又是S系列的入門機型,沒有過硬華麗配置的S21似乎成了三部新機中熱度最低的。
但鑑於我是一名忠實的依靠手感決策手機的用戶,以及這次的定價策略主要集中在S21上,藉此通過我的整體體驗聊聊這臺手機。
在去年2月27日,三星將Galaxy S20系列手機的國行版本的定價情況如下:
S20 (12GB+128GB) 6999元;
S20+ (12GB+128GB) 7999元;
S20 Ultra (12GB+256GB) 9999元;
S20 Ultra (16GB+512GB) 11199元。
11個月後,再來看看S21系列的國行售價:
S21 (8+128GB) 4999元;
S21 (8+256GB) 5799元;
S21+ (8+128GB) 7199元;
S21+ (8+256GB) 7999元;
S21 Ultra (12+256GB) 9699元;
S21 Ultra (16+512GB) 10699元。
從一系列數字上不難發現,三星在提升多項配置的前提下,通過“削弱”內存組合、後蓋材質等精準“刀法”,進一步將旗艦入門機型的售價“打”下了2000塊。
這還不算可通過三星官方先行者計劃以及第三方渠道購機可獲得的折抵及福利。值得一提的是,因8+128GB版本Galaxy S21初期貨源只供給京東、蘇寧電商平臺,前者也對這一制定SKU機型做了特殊活動,購返500元京東E卡,還支持12期免息。
說白了,這款旗艦入門機的售價可以理解為4499元。
如果你對數字敏感,會發現4000元檔是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最殘酷的區間。
這當中包括了小米數字系列,OPPO和vivo的旗艦機型,一加和iQOO也囊括其中,就連蘋果的熱賣機型也在4000元-5000元價位之間。
不難看出,僅從S21(8+128G)這臺手機的定價來看,三星是想在國內市場“搞點事情”。
升配+減價。這是我對S21這款手機的直觀評價。
先來看看它的配置:
5nm工藝製程,集成X60基帶的驍龍888處理器;
6.2英寸FHD+全視平面屏,第二代動態AMOLED屏幕; 自適應120Hz 屏幕刷新率(48~120Hz),支持護眼模式。
前置10MP全像素雙核對焦,後置三攝;
8GB RAM (LPDDR5) + 128GB / 256GB內置存儲;
內置4000mAh電池。
從以上的基礎信息中不難看出,相比S20,S21的確有顯著地提升,這還不算因外觀變化所帶來的加分。多說一嘴,每個人審美不一,但我覺得S21系列背部的一體化金屬相機外殼和S20系列相比,不再黑乎乎的,看起來協調多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暗喜,但擺在頂級配置的S21 Ultra面前,S21依舊是個需要慢慢發育的弟弟。
頂級的代名詞依舊有很多,屏幕高刷三部手機均支持,但S21 Ultra獨享2K+120Hz的“moment”。
影像表現上更直接,S21和S21+成了“真”親兄弟,參數、元件一模一樣,S21 Ultra在這一環節大秀肌肉,帶來了108MP主攝鏡頭(0.8μm、F/1.8、光學防抖)、12MP超廣角鏡頭(1.4μm、F/2.2、120度)、10MP 3倍變焦鏡頭(1.22μm、F/2.4、光學防抖)以及10MP 10倍變焦鏡頭(1.22μm、F/4.9、光學防抖),可實現10倍無損混合光學變焦,以及支持8K超高清視頻拍攝。這還不算更大的感光元件以及最新的拍攝算法等等。
但配置的疊加並沒有讓其手感變得更好,這也是我為何選擇S21的原因。
S21 Ultra整機重量達到了228克,用不用殼都鎖定“小半斤”名譽稱號。反觀S21,在價格極具優勢的前提下,背部沒有採用康寧大猩猩Victors、相機模組的“削弱”、少1000mAh的電池、不支持S Pen等減配做法影響不大,至少在我看來屬於可有可無的功能。S21的亮點在於將重量控制在169克,握在手中會讓我覺得很舒服。
作為開年旗艦,S21在價格上開了好頭兒,至於能否在競爭最激烈的價位段實現突圍,最終還得靠數據說話。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升配減價!在2021年手機競爭最激烈的價位段,三星能挺住嗎?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