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大潮的興起,知識付費也成了風向標,被一些所謂的高級知識分子做起來了,儼然成了一種新的經濟增長點。於是,一些人高呼知識付費時代來臨了,果真如此嗎?
當然不是。知識付費只是一些知識分子玩的遊戲,而不是廣大平民可以參與的。而所謂的知識付費就是讓人在網上聽老師講課,雖然每一節課都不貴,有的十幾塊錢,有的僅有幾塊錢,看似沒有什麼利潤,但聽課人多,利潤也就呈幾何級數增長了。而且還生出了很多新玩法,就是訂課,也就是把課程預售出去,讓用戶提前就把錢給收了。就好像樓房的預售制度一樣,樓房還沒蓋呢就已經把房子賣光了。知識付費也是如此,課程還沒講呢就已經收了錢,並且還要搞各種預訂的優惠政策吸引人。平臺方拿到這筆錢除了給講課老師一定的分成之外,就要拿著大部分錢去擴大再生產,諸如請名師,招兵買馬,做廣告等等,或者到其他領域投資,要用錢來生錢。在這場遊戲中,平臺方是最大的利潤獲得者,當然講課老師的收入也不菲,但隨著人數的增多,講課老師的收入會逐漸降低,降到一個水準之後,就不會再往下降了,也就達到了平臺方和講課老師之間薪酬的博弈均衡。就好比做視頻的抖音、快手等,剛開始做的大主播們都賺了錢,後來加入的賺錢就比較少了,到現在除了幾個頭部網紅主播,和一些小主播,基本上都不賺錢。錢都被平臺方賺走了,主播只是分得其中一杯羹。
有北大的老師講課,一套課程就能賣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當然這樣的課程已經和課程內容無關了,只和老師的名氣有關。很多付費聽了課的工薪階層的人都沒有改變什麼,生活還是一如既往地差,還是得每天啃著煎餅果子擠公交,根本賺不了什麼大錢。因為老師講的課只是理想狀態下的知識傳授,而現實是各大巨頭們都已經把持了商業入口,根本就沒有給一些創業者留下多少殘羹冷炙,更別提什麼從零開始創業了。也就是說,在知識付費平臺賣課的老師們大多在賣名氣,在賣所謂高端的精英知識,在賣理想,其實對於現實根本沒有什麼指導意義,只能讓人看得開。要是真的想看得開,不如去讀佛經,不必要非得參與什麼知識付費的遊戲。
到網上買幾本自己喜歡看的書,或者看一些專業書籍,也算是一種自學,比起掏錢買課程要好得多。況且,買的課程也不能退,即使效果不好或者中途不聽課了也不能退,那麼,為什麼還要買呢?
要想獲得直接的知識經驗,到百度搜索一下就解決了,或者到知乎去看看,也能解決不少難題,不非得到什麼知識付費平臺去買課聽課。有高級知識分子做大做強的知識付費平臺,有各大互聯網巨頭做的聽書軟件,頁面上放些免費的課程吸引人們,還有滾動的廣告,要人們掏錢聽課。其實,那樣的課只是適合大老闆們聽聽,一般人還是不要聽了,聽了也沒用,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也算是浪費生命了。
有人為了圓名校夢,就要聽北大或清華的名師課程,可那些象牙塔中的老師們講的課程,有幾個普通人能聽到最後?說他們賣名氣還真有點名副其實。說白了就是粉絲經濟,利用名校、名人效應打造知識付費平臺的欄目,收割一茬一茬的粉絲韭菜們。
互聯網的精神是開放和共享,從來不缺知識,只是缺乏發現知識的眼睛。知識付費時代遠未到來,那隻是一些圈錢的知識分子們自戀式的狂歡,對於老百姓而言,一點意義都沒有。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知識付費時代真的來臨了?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