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職能部門監管到位,平臺嚴把檢測關,從嚴處罰,再輔以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不法商家的“忽悠騙術”就成不了氣候。
▲小品截圖。
文|廖衛芳
“打王者榮耀網絡不卡頓”“回到鄉下信號也槓槓的”“火車上信號也穩定”,近日,手機信號增強貼一度上了熱搜。一些商家稱只要往手機後蓋上一貼,就可以增強手機信號,有的商家稱使用後信號提速80%;有的商家稱,採用的高通技術;還有商家稱是進口產品,已經更新多代,2代、4代、6代、8代,甚至23代產品都有。但多名專家表示,“手機信號增強貼”並不靠譜,商家在銷售相關產品時有誇大效果的嫌疑。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手機用戶都會經常遇到手機網絡不穩定、信號時好時差的“煩惱”,這不僅影響了正常的上網速度,而且也影響了信息瀏覽的體驗,甚至影響了工作。於是,一些商家適時地推出了“手機信號增強貼”,宣稱能滿足手機用戶改善信號的需求。
但怎麼看,這都像是一款收智商稅、割“韭菜”的產品。
這邊廂,一些商家宣稱,“手機信號增強貼”可以智能放大手機信號,在地下室、別墅、山區、農村等場所可全面適用,那邊廂,消費者卻表示,“一點效果也沒有”,而且被專家打了假:影響手機信號強弱的主要因素是信號基站遠近、人流密度以及手機天線。所謂的手機信號增強貼,既無電力驅動,也沒有和手機內置天線連接,想隔空增加信號是不可能的。
所以,宣稱“手機信號增強貼”可以增強信號的商家,不過就是打著高科技名號的“大忽悠”。對這樣的產品,不可輕信。而要戳穿“手機信號增強貼”的“忽悠騙術”,離不開“合力圍剿”。
首先,監管要到位。市場監督、網信等部門應積極承擔起監管的主體責任,形成聯動機制,加大對“偽科技”產品不實廣告的監管力度,特別應嚴肅清理以“偽科普”形態出現在網絡視頻、社交平臺的不實廣告信息,以防止其忽悠欺騙消費者。
在執法環節,相關部門應對以“黑科技”之名忽悠消費者的不法行為採取“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該罰款的要罰款,該取締的要取締,該列入“黑名單”的也要列入“黑名單”,以倒逼其遵規守法,切實履行買賣契約,做到誠信經營。
其次,平臺也要嚴把檢測關。相關平臺應對包括商家資質、商品證書等內容一一嚴審核、嚴把關,更不能為了平臺利益輕易“放水”,縱容不法商家“過關”,致使“黑科技”成了“黑”顧客。
當然,消費者也應提高辨別意識為維權意識。對類似“手機信號增強貼”的“偽科技”產品,應保持理性認識,以常識擊破騙局。一旦上當受騙,也要通過投訴、舉報等手段維護消費權益不受損害,切忌“啞巴吃黃蓮”,任憑被收割“智商稅”。
只要職能部門監管到位,平臺嚴把檢測關,從嚴處罰,再輔以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不法商家的“忽悠騙術”就成不了氣候——這也是打擊類似偽“黑科技”產品的根本之策。
□廖衛芳(職員)
編輯:新吾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李項玲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手機信號增強貼”:又一款偽劣牌的“黑科技” |新京報快評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