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產業正在成為北京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定位和重點方向,北京未來邁向技術創新引領發展的路徑已然十分清晰。
▲北京的高新技術產業一直處於全國領先位置,相關研發投入水平也持續高增長,這也是北京發展高精尖產業的底氣所在。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社論
據12月24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科技創新專場新聞發佈會透露,“十四五”期間,北京將打造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兩大發展引擎,力爭到2025年高精尖產業佔GDP比重由25.8%提高到30%以上。此外,還將著力實施八大工程,包括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群,力爭再造3-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2-3家萬億級市值企業。
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領域的探索,是當前技術帶領產業躍遷的命脈所在,而以智能化為重要特徵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融合了信息、智能製造、生命科學等眾多科技,不僅會促使全球產業競爭格局重新調整,也為重構全球創新體系提供了重要窗口期。可以說,誰掌握了信息技術和生物科技的核心能力,誰就掌握了未來經濟的主動權。這也正是北京將此視為發展引擎,以帶動高精尖產業進步,進而助推北京高質量發展的原因所在。
一直以來,北京的高新技術產業都處於全國領先位置,即使是在疫情期間,相關研發投入水平也持續了高增長態勢。而此次發佈會披露的“十四五”目標,無疑是為這一趨勢進一步“定調”:高精尖產業正在成為北京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定位和重點方向所在,北京未來邁向技術創新引領發展的路徑已然十分清晰。
當然,此一定位也體現了地方政策預期的可持續性。在此之前,圍繞新基建、新技術、高新技術服務,已有一攬子政策落地實施。優質創新環境的打造,使得近年來高精尖產業已經持續領跑北京經濟增長。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北京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2233.6億元,比上年增長19.39%,投入強度位列全國第一。而據最新經濟數據,2020年前三季度,北京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5.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1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由上半年下降1.1%轉為增長4.7%。可以看到,無論是在基礎科學投入還是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上,北京都持續處於領先位置,這也是要在“十四五”期間將高精尖產業GDP佔比提高到30%以上的底氣。
在互聯網信息科技領域,包括寒武紀、商湯科技、地平線等一批知名創新企業已然紮根北京,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在生物醫藥領域,據發佈會披露,截至目前,全國有5支新冠疫苗進入Ⅲ期臨床試驗,其中北京研發佔4支;全國有5個團隊的中和抗體藥物獲批臨床試驗,研發均來自北京;北京9個診斷試劑產品獲批上市,數量也居全國第一。面向疫情的生物醫藥研發,是最為緊迫也是科研壓力最大的領域,高達五分之四的佔比,充分展現了北京原創研發實力。
相比上一輪以互聯網平臺化為代表的商業模式創新窗口期,在疫情之後,以人工智能、數字化為代表的技術創新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而無論是從機器視覺、無人駕駛、醫藥研發乃至產業的數字化改造,北京都已佔據先發優勢。這些都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強大基礎,也是新的發展機遇。對於北京來說,接下來要進一步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明確政策的可持續性導向,以服務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服務業開放為重點,以更為開放的態度吸引高質量人才,打造適合產業集群形成的良性生態土壤。
經濟發展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是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特徵和路徑選擇。而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成長空間、關鍵的著力點和主要支撐體系。北京把高精尖產業GDP份額提高到30%以上,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動力引擎,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以首善標準開創首都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編輯:何睿 校對:賈寧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以高精尖產業領航北京未來創新發展|新京報社論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