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絕對是「魔幻」的一年:年初疫情衝擊將Switch和20系顯卡打造成「居家必備單品」;隨後的網課和居家辦公浪潮則將iPad和家用筆記本一掃而空;30系顯卡的高性能和低庫存讓玩家直呼上當;本想好好在家玩遊戲卻碰上了遊戲主機「世代更替」,全世界的PS5都被黃牛一掃而空。即使是披著「屠龍勇士」名號的6800XT,也因「產量不足」被經銷商一掃而光。種種缺貨行為,斷送了不少玩家今年升級電腦的想法。
但遊戲總得繼續,不攢不齊一整套,我挑著點換總行了吧。所以今天我們不講整機配置單,單獨講講雙12還有值得入手的電腦硬件。這篇不是廣告,只是找個機會分享一些我正在用或準備購買的硬件,大家不一定要照著我的買,可以參考後決定自己想要的品牌與型號。
CPU
AMD R5-5600X
今年DIY市場AMD的表現可以說是風生水起,而R5-5600X可能是今年新電腦最值得考慮的處理器,同時也是不少AMD老用戶升級時的首選。從售價來看,5600官方盒裝售價2129元,與2199元的英特爾10700KF差不多,但5600X採用的是市場已經十分成熟的AM4接口,同時不少主板品牌也同步給出了舊芯片組對五代銳龍的支持方案。與英特爾的LGA 1200相比,R5 5600X在主板與其他外設方面顯然有著更多不同價位的選擇,這也是儘管10700KF是8C16T處理器,我依然認為5600X「更值得考慮」的原因。
而且對於大部分遊戲玩家來說,8核與6核帶來的提升區別遠不如高端顯卡、高頻內存或固態硬盤來得直接,比如PUBG就是出了名的吃高頻和硬盤。與其把預算放在10700KF和Z系主板上,我更希望在主板方面稍微「縮水」一下,用來買4000頻的內存和更好的固態硬盤。
顯卡
RTX 3070
其實一開始這裡我想推薦的是3080,畢竟在五千出頭的「官方指導價」就能體驗到4K60fps的光追遊戲體驗,性價比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高。但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由於產量和庫存等種種原因,我們幾乎不可能官方指導價買到3080,即使是3070這種退而求其次的「備選」,買起來也困難重重。
但與各類20系顯卡相比,全新的Tensor Core與新一代光追核心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性能提升。在全新的本地學習優化下,更強大的DLSS可以在保證畫面細節的情況下大幅降低填充對顯卡的負載,加速了顯卡輸出畫面的速度。
在漲價和缺貨的權衡下,3070顯然是現階段更理智的選擇,畢竟大多數人之所以想要3080,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需要3080的性能,只是3080的官方定價正好在他們的預算區間內;退而求其次選擇3070對絕大多數遊戲黨來說都已經夠用了。
等等黨的勝利
但如果你對高端顯卡有強烈的需求,同時還耐得住性子等有貨再出手,那無論是6800XT還是3080其實都可以考慮。相信大多數想換3080的玩家,其實並不是真的「缺這麼一張顯卡」——畢竟捨得花5000多買顯卡的人,手裡多少應該也有一張上一代,或上上代的旗艦顯卡。不像PS5或XBOX,PC遊戲對硬件的要求顯然要寬鬆不少——沒有3080,難道我2060S甚至是1070Ti就玩不動賽博朋克了嗎?
如果你手上已經有一張不錯的顯卡,那做個「等等黨」,等明年產量上來後再把3080或6800XT和高功率電源一起帶回家,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硬盤
硬盤方面其實沒什麼需要特別推薦的,因為DIY玩家最常用的無非就是「藍綠廠」那幾款固態和機械硬盤。但如果給我自己配電腦,出於個人喜好原因,我會選擇西部數據的SN750,這也是我幫朋友配電腦時最常用的一款「默認配置」。接近1元/GB的售價與3000MB/s的傳輸速度,再加上穩定的發熱與壽命這都是我選擇它的理由。
但如果你已經用上PCIe4.0的主板,想體驗次世代固態硬盤的速度,那技嘉的PCIe 4.0 SSD和西數的SN850其實都可以考慮。前者即使是馬甲版售價也只在1.7元/GB附近,考慮到支持PCIe4.0的主板通常自帶散熱馬甲,你也可以不帶馬甲的普通版,價格更是來到了1.5元/GB,可以說極具性價比。
至於SN850,雖然價格比前者貴上不少,但畢竟是硬盤老牌出品,發熱、壽命與售後服務各方面相對來說也更有優勢。
電源
隨著30系顯卡的登場,大功率電源的選購也漸漸提上日程。關於電源選購其實網上已經有非常多的參考標準。但總的來說,在材料行業出現鉅變之前,「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依然適用。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怎麼挑電源,只要照著「一元一瓦」的標準挑選就好了,品牌可以照著EVGA、海盜船、海韻、酷冷至尊和全漢這些挑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如果預算足夠的話ROG雷神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就我自己的情況來說,因為我用酷冷的NR200P,而且顯卡長度有些超標,所以我會選擇酷冷至尊的SFX Gold 850W電源,全日系電容和80Plus金牌認證保證了電源效率,全模組設計也可以替換成我自己的定製線,讓能我更好地安排機箱內部空間。
機箱
這裡之所以加入機箱的環節,主要是為了和大家分享一款我自己的ITX機箱。沒錯,就是剛才提到的酷媽NR200P。先說好,NR200P不是那種寸土寸金的A4 ITX,但正是這額外的機箱空間,為它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我曾在這個機箱裡塞進了公版的3080和一套240一體水冷,而且壓得住。
側透版的NR200P隨附了兩款共三塊側板,其中兩個是通風洞洞板,一片是玻璃,為了獲取更好的散熱效率我用的是洞洞板。此時機箱除了前面板以外全是通風孔,可以滿足各種刁鑽的風道設計;底部的顯卡位最大可以安裝長330mm,厚度60mm的顯卡,同時側面還能再裝一個240mm的一體水冷。如果你把冷排安裝在底部的顯卡位,NR200P也提供了雙槽的顯卡立裝槽。
把底板拆了能放MDTX主板,把電源罩拆了能裝SFX-L電源,還能放155mm的風冷散熱器;而且599元的機箱還隨附了一條原廠硬質PCIe轉接線和兩個帶保護蓋的風扇。對於平時用Mac,Windows電腦只拿來玩遊戲的我來說,這款機箱近乎「完美」——要是有USB-C接口就更好了。
總結
就像開頭說的那樣,今年的PC市場「很不尋常」:疫情對產量的打擊仍未恢復,遊戲主機換代也為AMD帶來了更多壓力,再加上囤貨的黃牛與經銷商,買張新顯卡好好玩遊戲也變得困難重重。
誰也不敢保證雙12顯卡就一定有貨,我也不肯定明年顯卡和PS5的產能一定會奇蹟般恢復正常。不過新年新氣象,能買到新顯卡或新主機,過年時開開心心打遊戲自然是最好的,希望大家在雙12期間都能如願以償買到自己想要的新硬件吧。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裝機錯過雙十一?雙十二這些DIY硬件一樣值得買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