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宋代人怎麼過年?和現在一樣,貼對聯,拜年,看“春晚” 曾經蘇東坡由於過年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寫下了《饋歲》《別歲》與《守歲》這三首詩。為了自家父母的長壽,小孩子們當然會乖乖的守歲了 超過4年 (2021-02-14)
文化 世事無常還是沒看夠 還沒看透 謝謝你為我做的一切 照耀了我一生 《與孤獨乾杯》當一日的喧囂退去緬懷就住進了眼淚裡揹負著光明全部的疲憊也包容了光明所有的嘆息點亮一對蒼白的蠟燭標註著這人間只屬於我的垂泣斟滿昨日的風雨就著這... 超過4年 (2021-02-16)
文化 《唐宮夜宴》火了,猝不及防又有據可循 在接受省內媒體採訪時,她介紹說一組色彩豔麗的“唐三彩”唐俑,“多以黃、綠、褐三色為主”,而河南省博物院展櫃中陳列的一組靜態的樂俑,鼓樂吹笙的造型,更讓她有... 超過4年 (2021-02-16)
文化 進了課文《撈鐵牛》的牛,到底有多牛? 唐朝時,唐玄宗下令舉全國之力鑄造鐵牛等作為蒲津浮橋的地錨。大鐵牛藝術形象源於大黃牛,它們堅守崗位約500年,後因戰火橋毀而“下崗”,又因黃河改道而沉入泥沙 超過4年 (2021-02-05)
文化 一起看,這些“創意牛”! 】在中華傳統文化裡,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徵。牛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民間有許多關於牛的習俗、年畫及傳說,無不彰顯出人們對於牛的喜愛之情 超過4年 (2021-02-12)
文化 紫禁城裡過大年 故宮典藏如意展成市民“打卡點” 寧女士說,平時老人都在山東老家,今年春節,二老在北京過年,她和孩子爸特別定製了“家庭遊攻略”,每天都不重樣兒,“今天的主題是‘進宮過年’,一家老小都格外期... 超過4年 (2021-02-16)
文化 又雙叒叕上熱搜,廣東人:基操罷了 即使是已婚,哪怕已經到四五十歲,我們還是可以收到長輩的“利是”想想有沒有覺得棒棒噠。06除了過新年廣東人但凡有喜事都喜歡封“利是”,生孩子、孩子滿月、生日... 超過4年 (2021-02-16)
文化 專家談迴歸佛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微笑的表情 2020年9月14日,國家文物局監測發現,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擬於東京拍賣一尊“唐天龍山石雕佛頭”,疑似天龍山石窟流失的文物 超過4年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