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行星是這樣形成的? 那時的天文學家只能用唯一已知的行星系統,也就是我們的太陽系,來構建對於行星形成的認識。天文學家通過分析比太陽年輕得多的恆星周圍正在形成的行星觀測數據,來追... 超過4年 (2020-12-26)
科學 最詭異的“喪屍”病原,直到兩位諾獎得主出現後它才露出真容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揪出庫魯病元兇的,是美國科學家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克(DaielCarletoGajdusek) 超過4年 (2020-12-24)
科學 當《肖申克的救贖》成為地質科學經典教材…… )地質學(geology)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主要研究對象為地球的固體外殼——地殼或巖石圈 超過4年 (2020-12-19)
科學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愛因斯坦則選擇利用普朗克的“量子”視角來看待光,即光並不像一個連續的波,而是像一束粒子流,這些光的粒子——光子——有著離散的能量 超過4年 (2020-12-22)
科學 賽博聖誕老人飛過天空時會震爆電子馴鹿的傳感器嗎? 飛機突破音障來源:Imgur.com因此,簡單來說,音爆就是物體在空氣中運動超過聲速時產生的巨大衝擊波造成的響聲 超過4年 (2020-12-20)
科技數碼 為何嫦娥五號選擇“太空打水漂”的返回方案? 如果我們能把進入大氣層的位置精確控制在一個叫“再入走廊”的範圍內,那麼大氣密度就能夠把返回艙減速到“地心引力始終大於返回艙繞地旋轉所需的向心力”,但又不至... 超過4年 (2020-12-20)
科學 量子力學導致基因突變?科學家們掌握了一些證據 但是,隨著分子越來越大,量子相幹就變得難以維持,所以大多數生化過程並不需要用物理學來解釋,而只要用經典的球棍模型就可以了 超過4年 (2020-12-20)
科學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一文讀懂你關心的六大問題 隨後,航天器會在地球引力作用下,重新返回地球大氣層。一方面,嫦娥五號抵達月球的時候,就是利用火箭發動機反推的方式進行的減速,那是因為嫦娥五號抵達月球的時候... 超過4年 (2020-12-17)
科學 中科院最新的一篇論文,讓大熊貓從“萬人迷”秒變“滾糞君” 於是,他們對這一行為進行跟蹤,發現該行為在大熊貓種群中並非個例。中科院魏輔文院士團隊將大熊貓滾馬糞這一獨特行為發表在國際著名雜誌上研究者發現,“秦嶺野生大... 超過4年 (2020-12-12)